洛韻秋仔細一想,好像還確實是這樣:“那跟你有什麼關係?”
寧晉川說道:“有關係,其實我們只要把‘益景’兩個字告訴大家,讓大家知道這個品牌就行。”
“比如我賣鐵鍋,一個是益景的,一個是沒有品牌的,質量一樣,我們還要貴幾毛錢,但不能貴太多,價格貴10%以內問題不大。”
“有很多人都會多花幾毛錢,去買我們的,你覺得有沒有可能?”
洛韻秋點頭:“可能,那你怎麼讓大家都知道‘益景’這個品牌呢?”
“新聞、廣告!”寧晉川說道:“等小羅在每個縣都找到代理商,我就會在一些主要交通要道掛上廣告。”
“掛廣告很簡單,比如一個十字路頭來往的人多,我就在路口附近找一戶人家,給他三五塊錢,在他們家牆上噴一行廣告語,規定他一年內不準擦掉,其實主人家沒有特殊情況,也懶得去擦,我們用油漆噴上,很難擦掉的。”
“五塊錢的租金成本,加一點人工和油漆就是一個廣告。”
“我在全市範圍找一千個這樣的地方,每個路口就算只有五百個人經過,看到這廣告,那就有五十萬人看到我們的廣告。”
“實際上可能不止這個人數,而且在別人牆上塗字,可能還用不到五塊錢,反正塗上字也不會影響居住,可能兩三塊錢就談下來了。”
洛韻秋聽得很認真:“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
寧晉川說道:“也不算我想的!牆上不是到處都有標語麼?看那個來的靈感。”
洛韻秋又問道:“那為什麼要一次生產這麼多種產品去試?為什麼不直接生產幾種直接做?”
寧晉川解釋道:“我覺得鐵鍋好賣,火鉗不好賣。”
“這其實是我個人的想法,因為我需要鐵鍋,不需要火鉗。”
“這就是認知偏差,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不一樣,需要的東西也不一樣。”
“錘子和螺絲刀,哪個賣得更好,不應該用我們自己推斷去判斷,而是要用資料去判斷。”
“實踐是唯一的真理,這話剛說沒幾年呢。”
洛韻秋感嘆著說道:“我一直覺得做生意是一個很簡單的事,現在聽你這麼一說,感覺做生意特別複雜。”
“如果我也做生意,跟你競爭的話,我肯定比不過你,但我能從你這學很多東西。”
寧晉川從不覺得自己聰明,哪怕這是第二世為人,他依然覺得有很多人會比自己聰明。
隨著時間推移,寧晉川對未來預知的優勢就會越來越弱,他只有自己不停學習、變強才行。
原因很簡單,一個人的高度,決定了很多東西。
寧晉川上一世略有成就,有個幾百人的工廠,當這一世的寧晉川生意做大,有個一萬人的工廠,上一世的很多經驗就不再實用了。
管五百人跟管一萬人是不一樣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