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一身儒袍,頭戴兩腳幞頭,一張風霜圓臉,濃眉大眼,面板黝黑。
李振有種見到普通漁民的感覺,其他十人穿著普通布衣,一個個揹著大包袱,容顏粗鄙,頭髮凌亂,風霜感十足。
“小王大力武,拜見節度使大人。”使者從容不迫的起禮,漢語生硬。
李振心生懷疑,貴族怎會這副卑賤形象?
“貴人怎麼沒有穿著官衣?”李振盤問,一旦遭到欺騙,對於他就成了不能抹去的笑柄。
使者愣怔一下,說道:“小王來到大唐屬於白身,抵達長安去往鴻臚寺得到五品官衣,成為大唐官員,覲見大唐皇帝陛下。”
李振啞然,他對於渤海國朝貢見識空白,州官們不知朝廷怎麼接待。
使者轉身伸手,最近的屬下遞給一封公文。
使者接過的回身,雙手奉上,說道:“小王的出使文書。”
州衙文書走近接過,轉交。
李振接過開啟,內容是朝賀文章,禮物清單,下面蓋著大紅官印,四個隸書漢字‘永鎮渤海’。
使者略顯緊張的看著,這封文書出自登州司功參軍偽造。
朝貢的禮物也是司功參軍給予,大半是各種皮毛。
李振看不出真假,遞迴文書,尊重的請入二堂說話,坐在一起說話,瞭解渤海國情況。
使者過了文書一關,心態鎮定的應付,回答渤海國的地域名稱,胡謅渤海國人口二百多萬,常備兵力三十多萬。
渤海國願意稱臣大唐,二十多萬兵力駐紮扶余府,主要防禦西面的契丹,因為與契丹的戰爭,造成渤海國苦不堪言。
李振又與使者交流文學,感覺使者談吐不凡,通曉四書五經,表現出渤海國仰慕大唐文化。
李振的疑心大弱,細一想覺得自己多疑了,冒充渤海國使者,又不能得到什麼利益。
李振吩咐官員,好吃好住的招待使者一行,等候汴梁的回信。
......
汴梁城,朱溫接到李振的稟事公文,意外渤海國的來使,喚來敬翔問策。
敬翔看過李振公文,說道:“渤海國來使,或許有所圖。”
“圖什麼?”朱溫問道,因為北方戰爭的膠著,朱溫情緒負面。
敬翔回答:“聽說北方契丹強大,多次進襲盧龍軍河東軍,渤海國相鄰契丹,必然遭到契丹侵略,或許求援。”
朱溫望著門口想一下,說道:“李振說,膠東半島隔海有一個遼東半島,曾經建置過安東都護府,隸屬於盧龍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