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路相逢勇者勝,論人數,均州兵多了金城軍三倍,但有半數是房州兵。
正如五伯父所料,途中冒雨趕路的均州兵疲憊不堪,身穿重甲的童山,一人當先的衝鋒在前,揮舞大槊的橫掃千軍。
均州兵遭遇迎頭襲擊,猝不及防的極度意外,一下子被打蒙了。
金城軍有備而戰,又獲得過新勝,士氣如虹,在勇將的開路下,個個爭先恐後的呼喊衝殺。
均州兵不知道敵軍有多少,疲憊之下恐慌蔓延,先頭一被阻擊後退,造成一種潰退現象,結果演變成了大潰退。
瓢潑大雨之中,將官的喝令組織能力大弱。
均州兵一退,後軍的房州兵聽得喊殺聲,立刻止步不前,繼而出現了向後逃跑。
房州兵在金州折損兩千軍,毫無所獲的前提下,不情願繼續轉戰均州,士氣低迷。
七千聯軍就這麼被兩千多的金城軍追殺,疲憊的身體根本跑不多遠,大批的聯軍拋下兵器,四肢大張的趴在泥地裡投降。
一時間,漢江北岸趴了密密麻麻的計程車兵,綿延千米之遠。
金城軍的後軍,飛快的收走地上的兵器,前軍一直追殺千米之外,只有數百敵軍逃脫。
投降之後的聯軍才發現,原來敵軍的數量並不佔優。
金城軍及時公告均州刺史換人,原刺史馮行襲勾結楊守亮反叛朝廷,被皇帝陛下罷官,新任均州刺史韋巽是宰相之子,禮部員外郎。
俘虜們對於朝廷沒有多少感覺,但他們多數是均州和房州良民出身,對於官府非常敬畏。
另外,底層士兵的心理流於現實,當兵吃糧,既然投降了,只要新主公能夠給飯吃,給錢用,那就值得效力聽令。
俘虜之中的隊正及以上將官,被五伯父下令押去別處全部殺了,屍體拋入漢江,之後開始收編俘虜。
五伯父沒有用金城軍混編,而是繼續留用俘虜中的火長,用房州兵的火長和均州兵的火長混編,五百俘虜一營,使人為校尉統領。
最後,獲得十二營俘虜軍,五千七百之眾,暫時不給發回兵器。
隨後開拔鄖縣城,讓俘虜去往鄖縣城駐紮休整,藉口是等待新刺史交接,以安俘虜之心。
大軍抵達鄖縣城,透過一番交涉,鄖縣令知趣的開城投降,讓軍力進入城中駐紮。
在鄖縣城駐紮不久,延岑城的求援使者與金城軍的一組斥候,來到了鄖縣城。
聽得有一千多的均州兵精銳在攻城,五伯父命令童山,帶著二百金城軍去支援守城,金城軍的大部,繼續留在鄖縣城休息和震懾俘虜軍。
次日一早,五伯父動用鄖縣庫藏,給俘虜軍發下軍餉,告訴房州兵,日後讓他們回去房州,待得朝廷任職了房州新刺史,讓房州兵歸屬新刺史回去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