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扶風佇立山崗,望著遠處的東流漢江,等候一個時辰,祖父來到了西園。
韋扶風尊敬的走下山崗相迎,祖孫見面,都是心有靈犀的微笑點頭致意,一起上了山崗。
“扶風,你送來的宦官,非常有用。”祖父肯定道。
“監軍關在大牢,傳出去不好,只能利用一下。”韋扶風嘲弄口氣道。
祖父點頭,說道:“聽聞川南大敗了五萬敵軍,祖父興奮的一夜未睡,心知大事可為。”
韋扶風點頭,輕語道:“孫兒擔心楊守亮進襲金州。”
“不怕,來四萬,祖父據城堅守,五萬及以上,祖父走離。”祖父自通道。
“楊守亮在興元府和洋州有十萬軍力,若是進襲金州,估計出兵六萬以上,因為漢中距離金州不遠。”韋扶風說道。
“哦,能夠出兵六萬以上,這麼說只能走離。”祖父意外道。
“孫兒來到時,看見城池有過修繕,若是能夠堅守兩個月,那可以留守不離,屆時孫兒親率三千扶風軍來此守城,讓五伯父在外圍行事。”韋扶風說道。
“堅守兩個月?漢中若是發兵六萬來攻,只怕很難守住兩個月,而且你怎知楊守亮兩個月就退兵?”祖父說道。
“楊守亮發兵六萬以上來攻,其戰略目的就是嚇奪金州,事實上舍不得耗損太多軍力用於攻城戰。”韋扶風分析。
“事關生死存亡,揣測不可取。”祖父理智的提醒。
“孫兒並非妄加揣測,楊守亮發兵兩萬進取渝州,兩萬軍的主帥獲知川南軍來襲,抉擇了不戰退兵,或許出於楊守亮的指示軍令,造成那個主帥不敢耗損軍力。”韋扶風說道。
祖父搖頭,道:“恐嚇或不惜代價的用兵,全在一念之間。”
韋扶風點頭,說道:“楊守亮兩個月不退兵,川南出兵五萬北征漢中。”
祖父點頭,但又問道:“為何要兩個月?早些出兵不好嗎?”
韋扶風道:“兵不厭詐,楊守亮若是進襲金州,其目的可以靈活轉變,一旦川南出兵早了,楊守亮能夠很快回師去與川南軍大戰,川南軍出兵晚一些,楊守亮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祖父點頭,道:“你是說,楊守亮進襲金州,其目的是引川南出兵。”
“是,川南軍若是北上遠襲興元府,在給養和行軍上處於劣勢,而楊守亮若是南下反襲,能夠水路阻截川南軍的歸途,同樣的,楊守亮不敢出動六萬大軍進襲川南,因為來不及回防興元府。”韋扶風說道。
祖父點頭,韋扶風又道:“另外,金州固守兩個月,楊守亮的興元府,必然遭到很多勢力的覬覦,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東川節度使,還有華商節度使韓建,就是朝廷也會有所反應,若都沒有反應,川南軍只能北上。”
祖父點頭,道:“金州得之不易,固守也好,老夫尊崇朝廷,朝廷應當有所反應。”
“孫兒認為,期望外援不適宜,祖父大人應根據自身實力做出準備,孫兒此次帶來的貢米留在西城縣,另外再發運來一批。”韋扶風說道。
祖父點頭,問道:“弓弩能夠運來一些嗎?”
“川南軍制造的弓弩不堪久用,孫兒可以調來三百弓箭手,但要歸屬五伯父聽用,用於守城的意義不大。”韋扶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