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唐梟> 第二卷 祖孫藩主 第72章 首府渝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祖孫藩主 第72章 首府渝州 (2 / 3)

韋扶風徵發渝州各縣壯丁築城,使人去往各縣督促流民入籍,發兵清剿匪患,儘量爭取在短期內做更多的事情。

由於有二十幾萬人力可用,軍力和流民中,有很多擅長建築的外來工匠,加上食物管飽,贈送宅基地激勵,巴城的羅城牆分段施工,兩個月築成了大半粗胚的高大城牆。

新城牆依據地勢走向,高低起伏,很像連綿的土壩。

北邊頻臨大江的城牆,預計擴充套件至四千米,待得陸地羅城牆合攏有了防禦作用,拆取前刺史築城用的石料,建築擴充套件的臨江城牆。

一座城池的建造非短期能夠完善,韋扶風只求完成粗略的圈定。

築城之中,也在城內開挖渠河,河土用於築城牆,渠成引江水流過城中。

韋扶風的築城佈局,事實上借鑑了汴梁城(開封府),讓渠河成為重要的水路交通,有利於商業和居民生活。

汴梁城是宣武軍朱溫的統治中心,但城池的擴建是前人宗室李勉所為。

由於地勢的不同,巴縣新城很難獲得對稱平鋪的佈局。

韋扶風又借鑑金州西園,在城中一些地域,因地制宜的形成自然景觀。

為此,韋扶風命令渝州豪族出文人雅士,參與新城的景觀建造。

築城過程中,有屬下向韋扶風建議,流民信佛敬道的人很多,不如在城中地勢最高處,建造一座佛寺和佛塔,求安人心。

韋扶風采納,令建議之人負責建造佛塔,最好與長安城的大雁塔媲美,建議之人嚇一跳,但還是領命籌劃勘地。

築城進行的轟轟烈烈,韋扶風很少親臨現場指手畫腳,多在巴縣的城樓上瞭望,節度使有節度使的威嚴,不宜頻繁的越俎代庖。

隨著城牆的大體成型,韋扶風逐漸減少築城壯丁,讓壯丁轉去務農,最後只用巴城人和能工巧匠建築城門。

巴縣南城門樓上,韋扶風和屬下面向城內,望著連綿廣大的長龍城牆,整個羅城分段依據地勢走向,起伏連貫,整個新城的周長足有三十里,比汴梁城還大。

城池廣大固然能夠容納更多人口,但守禦也是不易。

韋扶風滿意,自覺不能輸給了擴建成都城的高駢,他的心中就是在與成都城比較。

經過兩個月的築城,城池的後續築造基本有了計劃。

佛塔已然在築建基礎,築造官回稟說缺少造高塔的經驗,不敢草率建築,擔心出現崩塌的嚴重後果。

韋扶風允許延後建塔,改為建築佛寺,最少要儘早建成大雄寶殿,他打算去長安或者洛陽請幾位高僧過來,那才是佛寺信仰的根本。

坐鎮巴縣的三個月,韋扶風不可能只關注造城,他一直在理順內部和警惕外敵的變化。

尤其是西川那裡的戰事,韋昭度離開後,王建圍攻至今,依然沒能攻陷成都城。

東川軍一直在積極備戰,治所梓州屯兵八萬。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