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唐梟> 第二卷 祖孫藩主 第72章 首府渝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祖孫藩主 第72章 首府渝州 (1 / 3)

韋扶風明白,他依賴流民為基本勢力的做法,必然遭到地主豪族的敵視,這也是他對豪族做出安撫姿態的原因。

安撫的主因,不是擔心渝州豪族造反,渝州豪族已然被斷了爪牙,而是為了減少川南之外的豪族敵視。

韋扶風又道:“曹大人,此次奪取渝州,你的功勳最大,本軍不會忘記你的功勳,做為回報,本軍給你一個兵馬使軍職世襲。”

“下官謝大人恩賜。”曹放鶴恭敬道謝。

“不要小視了兵馬使軍職世襲,你的刺史官位無法傳與子孫,只要本軍不敗,你的子孫世世代代都是官宦,另外你的獻城功勳很大,世襲的兵馬使還能夠向上,只是眼下不能讓血戰的將官寒心。”韋扶風微笑道。

“下官明白,願為大人忠心做事。”曹放鶴恭敬回答。

大略走遊了渝中城,韋扶風很有讓準岳父,搬來江城做官的念想,涪州與渝中城相比,類似長安城的大明宮與居坊府宅相比。

走遊中,韋扶風吩咐州衙移回渝中城,曹放鶴是渝州的地頭蛇,對於豪族知根知底,豪族有什麼不軌,瞞不過曹放鶴。

另一原因,南岸城池內的建築,雖然比渝中城簡陋太多,但日後成為川南和黔中的統治中心,需要屯兵積糧,實行軍管。

渝中城主要是商業,居民也固定,不適合介入添亂。

渝中城之後,韋扶風又去了江北的軍城。

江北軍城也不算小,相當於渝中城的三分之一,城內有居民區,立身城樓之上,可見了大片竹棚,竹棚中非常多的人在活動。

守衛軍城的兵馬使向韋扶風做著介紹,城外聚居五萬多的流民。

因為城內無法容納,渝中城也不許很多流民進入,能夠去往南岸巴縣城的流民,都是能夠成為團練的家眷。

“這麼多的流民,前刺史不用,也不許去往瀘州,僅用稀粥圈養,確實死的不冤。”韋扶風眼睛憐憫的看著城外,內心卻是有著幾分喜悅。

一道軍令下達,渝州的官軍執行韋扶風的軍令,船隻運送城外的流民,分批去往南岸巴縣城暫居,注意有病的暫留江北。

韋扶風任職新的巴縣令,在流民中拔選認字之人和壯丁,又傳令大足縣那裡開始擴建城池,他沒有去往瀘州,駐足渝州親自規劃築城。

城池的用途是防禦和居住,更具有統治的象徵意義,擁有巍峨廣大的城池,能夠聚人氣,讓統治區域的人心有了尊崇的目標。

長安城,就是天下萬民,認可的大唐朝廷統治中心。

渝州下轄五縣,渝中城上游有江津縣和萬壽縣,西北方向有璧山縣,東南方向有南平縣。

巴縣最大,包括江北軍城所在的東北區域,渝中城和南岸區域。

韋扶風與文武官員商議,渝中城和瓶口外的西部一帶置立江城縣,渝中城北邊的軍城及嘉陵江北部地域,置立墊江縣。

巴縣治下,只有了南岸巴城和地域。

瀘州總兵府,都督府,轉運司奉令移治巴縣城。

瀘縣另置江陽兵府,昌州那裡的兵府易名為大足兵府,兵府官員移治大足縣,指揮使王澤奉令去往接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