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這六慰其實跟奴兒干都司和烏思藏都司一般,明朝並沒有太強的實際控制力。可這些地方依舊是臣服於中央王朝,是中央王朝的一部份。
只是過去朝廷對他們實行羈糜制度,土官自治罷了,但他們依然是中原王朝的疆土。現在緬甸奪佔了六慰,當年的明朝沒辦法奪回來,但現在劉鈞有這個能力。
對於緬甸、底兀剌、大古刺、底馬撒等這些太遙遠的地方,劉鈞並不打算立即去奪回來,但就在雲南邊界上的孟養、木邦、八百大甸和車裡、寮國這幾個地方,他肯定不會放過。
這次幾路兵馬,驅叛軍入緬,漢軍隨著越界百餘里,就是第一波行動。
這也是要以實際的行動,向緬甸人宣示,大漢又回來了。
隨著幾路漢軍進入緬甸,也標誌著西南土司之亂的平定。
劉僑在小八百景線城中,看著那些日夜趕來的附近部族首領們,卻是面色凝重。
“齊公,不必擔憂,這些部族首領既然前來,那說明他們已經臣服。”
一名參謀軍官在一邊說道。
劉僑卻搖了搖頭,他擔憂的並不是這個。八百大甸等土司,在嘉靖萬曆年間,捲入的那場明與緬甸的戰爭中,早就實力大削,他們最終被緬甸佔據,如今大漢殺回來,前段時間在西南的種種舉措,改土歸流等等,他們心裡自然也是不滿的,可漢軍的強大也是讓他們震驚的,短短時間,西南諸省的土司紛紛灰飛煙滅,這讓他們就算心中不滿,可等到大漢悍然出兵越過邊界,進入了緬甸實際控制境內,向他們發出召令的時候,他們還是隻能老實的趕來,不敢有半點怠慢。
“齊公是在擔憂緬甸人?”參謀又問。
漢軍直接越過邊界,這是要跟緬甸人清算舊帳的。不過參謀以為,沒什麼可擔憂的。百年前的緬甸東籲王朝初立之時,還算強盛。可是如今的緬甸東籲王朝,雖然號稱中興,實際上卻已經再次開始衰弱。
小小的蠻夷番邦,豈是神聖大漢帝國的對手?
劉僑卻是不置可否。
堂堂的大漢國公,當今天子叔父,又身為兩廣總督,這次還是東路軍統帥。他考慮的問題,當然不是那麼簡單的。
不論是八百大甸等土族,還是緬甸國,這都不是他現在考慮和擔憂的。
他想的是另外的事情,昨天,他收到了兒子來的一封信。
信裡說到了如今佛的沸沸揚揚的趙國樑一案,然後信尾又透露了一個好訊息,皇帝陛下正讓朝廷為西南平亂諸軍將士論功。
有官員認為劉僑功高著著,且又身為皇族宗室,應當晉封為王。
兒子覺得這是個好訊息,迫不急待的在信中告訴他,可他收到這個訊息後,卻惶恐不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