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稱雄> 第554章 劉愛新覺羅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54章 劉愛新覺羅氏 (2 / 3)

民以食為天,糧食成了極重要的問題。隋統一天下時,開皇盛世。天下不到九百萬戶,大亂之後大治,推行均田制府兵制,百姓都分到足夠的田地可以耕種,朝廷也以此為基礎定下租庸調製和府兵制,一時朝廷年年積糧。就算經歷隋末亂世的十餘年,亡國後,唐初之時,隋朝各地大糧倉中儲存的糧食都還能夠唐朝使用十幾年。

可現在不一樣了,劉鈞從明朝手裡接替的這個江山,不但戶部和內府的銀庫都空蕩蕩的沒銀子,而且各地的糧倉也都是空的。

之前劉鈞透過海上,從朝鮮、日本、越南、南洋等地大量採購糧食運回國。但從海外採購糧食,糧價雖然並不比中原高,可運輸的成本卻很高。

況且,糧食可以稱的上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劉鈞不可能一直把糧食寄託在國外。那樣等於咽喉被人扼住,短期救急還行,不能做為長期打算。

劉鈞對於大漢的糧食供應,主要還是向兩個方向著手。一是開拓邊疆,移民墾荒屯田,擴大耕種面積,糧食產量自然也就能提升。其二,則是這些美洲作物,種植美洲高產作物,增加產量,甚至在過去那些無法種植糧食的地方,也種植這些產物。

不過移民墾荒,一時半分也難以見到成效,開墾出來的新地,初期產量也會很低。劉鈞更把希望寄拖在這些新作物上,這些新作物也更適合新開墾的荒地種植。

可是讓劉鈞意外的是,他發現雖然這些美洲作物很早就已經傳入明朝了,但到現在,也並沒有大面積推廣開來。

更讓他意外的是,他居然發現美洲作物的產量很低。

簡直就是難以讓人相信,玉米、土豆、紅薯,這些可都是高產作物啊,如果說一畝北方旱地種植穀子和麥子,畝產能收一石的話,那種玉米土豆紅薯,起碼能畝收十石,在後世,不說畝產萬斤,但畝產兩噸還是很普遍的。

兩噸,那可是四千斤。大漢一擔百斤,四千斤那就是四十石。而原來的麥和穀子,北方的旱地也就是一兩擔左右,這就是幾十倍的增產了。哪怕扣除肥料、技術等因素,畝產十擔總行吧。

可劉鈞從官員那裡得知,卻是這些新作物產量極低,並不比谷麥產量高出多少。甚至不如南方的水稻。

而且百姓也不喜歡吃土豆玉米紅薯,更賣不出價錢,一般的百姓都不願意做。

聽到這結果,劉鈞都震驚了。

他一連花了好多天時間。專門調查此事。

結果他發現,官員們沒騙他。他也差不多發現了一些原因,主要還是一個外來物種有個適應性的問題,但造成產量極低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技術問題。

雖然朝廷也一度推廣過種植這些作物,但卻沒有成熟的耕作經驗,而當一次種植失敗,百姓發現划不來後,便立即再無熱情了。不知怎麼的。一來二去,這些美州作物也就有了產量低,划不來等名聲,更導致無人願意再種植了。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這些新糧食,並不受百姓歡迎。

這就和高粱比穀子和麥子產量高,但百姓不喜一樣。高粱口感很差,澀味,一般都只用來喂牲口,也有人用來釀酒。但除非是災荒之年,否則沒有人願意吃高粱。

現在的這些新糧食,百姓們也吃不慣。

劉鈞覺得很冤,玉米、土豆、紅薯可是真正的高產作物啊,中國就是在這些作物大規模推廣種植後,才有了清時的人口爆炸。

至於口感不好,這完全是技術問題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