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稱雄> 第554章 劉愛新覺羅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54章 劉愛新覺羅氏 (1 / 3)

傍晚的時候,已經升為司禮監提督太監的王坤向皇帝稟奏,婕妤愛新覺羅氏求見。當上了提督太監,還是司禮監的提督太監,王坤最近很有些意氣風發的感覺。

宮中四司八局十二監,司禮監最重。雖然新朝建立後,皇帝裁撤了許多宦官出宮,現在宮裡也就還剩下三千餘太監,過去二十四衙門太監們掌握的許多差事,宮外部份也多交給了外面。太監基本上已經不出宮城,二十四衙門現在也已經全面革新。

過去的四司八局十二監,如今統改為司禮監和內務府,外加一個東廠。

原來的諸司局都統歸於內務府,由內務府總管宮廷事務,侍奉宮廷皇家事務,諸如皇家日膳、服飾、庫貯、禮儀等都由他們管理。

而司禮監則相當於皇帝的秘書機構。職責與隋唐時的秘書省職責相似。內務府則與隋唐時的內侍省職責相似。

東廠這個特殊的機構被保留了下來,但東廠內也不再完全由太監們管理,而是內外廷臣皆有。

現在這一監一府一廠,各設一名提督和掌印太監一名,司禮監提督、掌印之下另有秉筆太監七名,內務府提督和掌印之下則有總管太監七名,東廠同樣設提督、掌印太監各一,下設掌班太監七人。

司禮監的太監不兼職內務府和東廠職事,一監一府一廠三套班子,互不統屬,各有現職。

不過總的來說,王坤覺得還是自己這個司禮監提督太監最有權勢。若把皇帝比做一個大戶人家的家主老爺,那內務府提督太監相當於內院大管家,東廠的提督太監相當於在外的大管事,而他這個司禮監提督太監,就相當於老爺的大帳房或者師爺了。

司禮監如今依然握有批紅之權,為皇帝的秘書班子,能接觸到的不是什麼皇家宮廷供奉,情報事務這些。他們接觸到的是帝國的權力核心,雖然這個權力核心他們也只是能遠遠看著。

剛剛就是婕妤馬喀塔,對他也是客客氣氣的。

京師的百姓現在就常稱內閣為外朝,而稱他們司禮監為內廷。他這個提督太監。可是相當於內閣首輔。

劉鈞正在吃晚飯,不是傳統的二十個菜,今天皇帝吃的這頓是雜糧餐。

都是由玉米、土豆、蕃薯這些明末時從美洲引進的新糧食製成。在明末時,隨著海上貿易的興盛,許多美洲高產作物也開始傳入中國。

玉米引入中國後被稱為“玉蜀黍”“包穀”“包蘆”“包米”“珍珠米”。紅薯在明代的文獻中稱為“白蕷”“紅蕷”“紫蕷”“紅薯”“金薯”“蕃柿”“白薯”“番薯”“紅山藥”等。

馬鈴薯也稱土芋、土豆。

此外還有花生、向日葵等。

土豆、玉米、紅薯。這些作物都是高產作物,且對土地要求不高,山邊田旁都能種植,甚至還耐旱。

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產量高。

大漢現在經歷了人口大普查後,那些過去的隱戶等也多被清查出來,那些夷人土民一樣編戶齊民,帝國的總人口突破了兩個億,為歷朝歷代以來的巔峰。

人多力量大,人口多就意味著稅收多,意味著兵源廣。意味著有無數的人口紅利。但人口多,也意味著糧食的需求極大,而此時還處於小冰河時期,天氣寒冷,災害不斷,加之常年的戰亂,使得田地荒蕪,水利失修,河道淤塞。

再加上缺少畜力,農耕技術的停滯不前。等等都導致糧食產量低,糧食一直沒有積存。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