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劉鈞也想和陸維章談下這些事情。
如今陸維章就任財務大臣,皇店這一塊都移交。
劉鈞的這些皇店中,最優質的資產當屬銀行了。過去幾年,憑劉鈞的影響力,銀行全面鋪開,天下佈網,成功的發行了銀幣和銀元券。
銀行吸納的存款是個驚人的數量,放出去的商業貸款也極多,利潤驚人。而且僅銀行的鑄幣廠,就為劉鈞帶來了極大的收益。
與過去交給明朝的那點包稅相比,那真是千百倍的利潤。
鑄幣是有利潤的,利潤還很高,一般來說,鑄幣權都屬於國家。國家透過鑄幣,徵收了一筆鑄幣稅。
現在銀行所鑄的銀元,標準含銀是百分之八十八,面額一元,當銀半兩。除去材料和人工鑄造成本等,淨利潤達到百分之八。
而最賺錢的還不是鑄一元的銀元,而是鑄銀輔幣和銅輔助幣。
銀輔幣有五角、二角、一角和半形多種種,含銀量遠低於銀元,面值越低的銀角,含銀量越低,鑄造的利潤也越高。
基本上,鑄幣的利潤能達到百分之十左右。
而劉鈞的銀行壟斷了鑄幣權,透過銀行源源不斷的吸納天下商民手中的銀兩,然後不斷的鑄造成銀幣,賺取了大量的利潤。
“到現在為止,銀行先後建立了九座鑄幣廠,擁有熔爐千餘座,鑄造機器三千餘臺,僅是鑄幣廠的工人就達到十餘萬人之多。到六月底,我們總共鑄幣了一元銀幣一億八千餘萬枚,另鑄造銀輔幣、銅輔幣八億五千餘萬枚。”
劉鈞抱著兒子,陸維章跟在一邊,不用帳本,他就能準確的把這些數字如數家珍一般的說出來。
說到這些數字,他心中很是感慨,僅僅是鑄幣,這幾年時間,收益就到達三千多萬塊銀元。
“鑄幣廠從陛下登基開始,已經開始鑄造新樣式銀元。銀元與之前的龍元相仿,更換了幾處內容,主要是大漢帝國皇家銀行字樣,以及正面採用了陛下的側面頭相,其餘含銀標準等不變,但採用了新式的鑄幣工藝後。產量提升,成本略有下降。如今各個銀元廠,全力開動,每天能生產約五百萬枚銀元。”
一天鑄幣五百萬。除去開支,利潤就能達到五十萬。一月能鑄一億五千萬,一年能鑄十八億。前提是銀行手裡能有這麼多銀子。
雖然如今朝廷也發銀元券,因為朝廷規定稅收徵銀元券,且銀元券隨時可兌換銀元。因此銀元券的信用十分堅挺,隨著信用的堅挺,百姓也越發的喜歡使用這種更加攜帶方便的鈔券。
但不管怎麼說,銀元依然十分重要,畢竟銀元券不是鈔票,他是得保證能夠隨時兌換成銀元的。
市場上有劣幣驅除良幣的規律,但如今的銀行券信用好,使用方便,因此反而讓民間不再大量藏銀。藏銀是因為銀的價值穩固,且有升值空間。百姓把銀藏起來不用,等待銀升值,這也是一種保持的手段,跟買房防通脹一樣。
不過現在銀元券的堅挺,使得百姓不再一味的藏銀,且隨著銀行儲存有利息可得,兼之銀行還能更好的保管,以及如今天下漸趨穩定,商品經濟繁榮,大家都把銀子存到銀行中。換取銀元券使用。
這讓銀行源源不斷的收到銀子,然後鑄成銀幣,也讓朝廷的銀元券信用更加堅挺。
而朝廷想要繼續維持住銀元券的信用,那就得保持銀元的持有量。
源源不斷的鑄造銀幣。極為重要。
“目前國內貨幣流通總量大約有多少?”劉鈞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個流通量,主要說的還是百姓和商鋪商行裡的現金。
貨幣的流通量對於國家經濟極為重要,尤其是當朝廷開印了銀元券之後。以前唐宋之時主要使用銅錢,但銅一直欠缺,銅錢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銅價一直居高不下。朝廷鑄銅錢,實際成本比幣值高,鑄的越多越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