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壽長嘆一聲,“那我們也不能相信朝廷,就算他們並非想要借刀殺人,可只要他們不肯給糧餉,我們就在遼西撐不下去。”
“舅父之意,我們又當何去何從?”
“我覺得我們不如干脆降清算了,既然大明不給我們糧餉,不讓我們活下去,我們自己又解決不了這問題,那我們就降清算了,咱們領清國的餉,吃清國的糧。”
吳三桂抬頭打量著舅父。
“那邊與舅許諾過什麼嗎?”
這個時候祖大壽也不隱瞞什麼了,他從來就不相信朝廷。當年崇禎殺袁崇煥,從那時起他就不相信朝廷了。雖然多年來他還堅持著沒降清,那也不過是心裡最後的那點忠孝觀念的束縛。
如今走投無路之下,他也顧不得那些了。
“睿親王派人來見過我,他向我承諾,只要我們肯降清,那麼大清將為我們封王。遼西依然交給我們駐紮,軍民百姓歸於我們。他們甚至會讓我們單獨建立兩旗,你是正綠旗,我是鑲綠旗,待遇還將在漢八旗之上。”
吳三桂一陣冷笑,“睿親王倒是好大方。”
“你難道不考慮一下?”
吳三桂嘆了一聲,“舅父,一旦降清,此後我等必被永遠釘在這歷史的恥辱柱上,將成為漢賊,為世人所唾棄。”
祖大壽卻不屑的道,“你就是太為這些忠孝之名所束縛,我活了這半輩子算是看明白了,忠孝之名固然好聽,然則與性命與家族相比,卻什麼都不是了。你讀的書比我多,你自己說說,自秦漢以來,有幾個正經的漢家王朝?那麼多的胡族入主中原,難道那些人就都抱著忠孝之名,拒不依從?”
“不要為聲名所累,今日大明之江山,誰知道他日又為誰所主宰。也許他日劉繼業謀朝篡位,也許他日滿清入主中原,這都是難以預料的事情。但不管是他大明國祚延續,還是他劉繼業開創新朝,或者是滿清入主中原,這些對我們來說,都還太遙遠了。我們只是小人物,改變不了這些大勢,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的命運。”
祖大壽的語氣越發的堅定,“我們現在就算降明,可有劉繼業在,我們永遠別想再出頭,而且我絕不相信劉繼業,這個人所謀甚多,他就算今日放我們一馬,那也是因為他有自信來日可以再輕鬆除掉我們。”
“相比起來,清國雖然如今稍有頹勢,可這些年來也是日益強大,一時挫敗,並不表示以後就爭不過大明瞭。換言之,明強清弱,那麼我們投靠清國才越會得到重視。”
“你看看當初孔有德等人降清,都得封王爵,若不是他們被劉繼業俘虜,他們在清國過的多自在。以我們的實力,如果降清,難道待遇還不如孔有德那幾個礦徒?”
吳三桂陷入了艱難的選擇之中。
他從沒有想過要降清,就算當初起兵,他也堅持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仍然堅持著大明臣子的身份。
可想當一個大明的臣子,太難了。
吳三桂睜一節眼睛,目光中露出一絲決然。
“舅父,請你與睿親王的人聯絡,我要與他親自談一談。”頓了頓,他又道,“你再想辦法把這訊息傳給馮元飆耳中。”
“你還猶豫什麼,這時還跟姓馮的談什麼?”
“舅父,就算要降,我們也得貨比三家,咱們總得談個好條件才能安心的去降。”
“若朝廷真的給出什麼優厚的條件,難道我們又要降朝廷?”
吳三桂笑笑,“有何不可?”
“我們和兩邊一起談,順便把訊息都透露給兩邊,接下來我們只要待價而沽就可以了,誰給的價高條件好,我們就降誰。”
“我相信,不管對於明清兩邊哪方來說,我們都還是很有價值的。”
正如祖大壽所說的,一旦拋棄心底的最後那點底線,吳三桂無恥起來自己都怕。如同女支女出來賣一樣,只管誰出的價高,又管他英俊不英俊。反正現在只能降一邊,那就看誰出的條件更高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