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八月六日凌晨,沖天的火光映紅了半邊天。那沖天的火光的源頭就在京師外運河上,通州方向。
通州是京師東面的門戶,也是運河入京前必經之地。朝廷在年前調整京畿九鎮前,通州就已經設有一鎮總兵。調整後,通州與昌平、密雲,同隸屬於京師警備大營。
天津屬於京畿最外圍的一鎮,而通州已經是京畿防禦圈的中層了。
京城的禁衛大營接到稟報後,大為驚惶。禁衛大營協理侍郎張福臻、禁衛提督定國公徐允禎、禁衛大營內臣提督王德化不知所措。
王德化甚至以為是發生了兵變,差點準備收拾東西逃跑。
還是張福臻和徐允禎稍微鎮定一些,派人出城打探。
“大人,楚軍兵變了,聽說楚國公帶著十萬楚軍殺過來了...”
“楚國公叛亂了?”徐允禎根本不相信,“大行皇帝賜封楚國公為遼東郡王,又任他為顧命大臣,如此榮耀,他又是大行皇帝義子,怎麼可能反了?更何況,楚國公哪來的十萬大軍?”
那報信的人跪在地上,“屬下也弄不太清楚,通州那邊火光耀天,運河上好似一條火龍,無數的船隻軍艦,有說是通州兵變的,有說是楚軍入京的......”
“賜姓剛在天津遇刺,怎麼可能轉身就帶兵進京來了。”徐允禎也瞪了那人一眼。“稍可靠的訊息是什麼?”
“聽說楚國公遇刺後,北洋水師就佔據了天津鎮,解除了天津鎮兵馬的武裝。然後如今又一路順著運河入京,通州鎮試圖阻攔,被他們直接擊敗,奪了通州城。還說要殺入京師,擁立楚國公為帝,要改朝換代!”
“胡說八道!”徐允禎斥道,他的祖上乃是大明開國元帥徐達,當年徐達死後將魏國公爵位傳給了長子徐輝祖。定國公是徐增壽是徐達的幼子。在靖難之變時暗助燕王,為建文帝所殺,後朱棣奪得天下,便封已經去世的妻弟徐增壽為定國公。並令其子襲爵。
開國元帥徐達家族是大明最鼎盛的勳貴之家,徐達生前封魏國公,死後追封中山郡王,三個女兒都嫁給朱元璋的兒子為王妃,其中一個後來還做了皇后。四個兒子也有兩個封國公。並且魏國公、定國公兩系爵位一直傳承到了今天,延續兩百多年。
魏國公一系一直在南京,擔任守備重任。而定國公一系在京,也是長盛不衰。如今他又身為禁衛提督,他很清楚在大明勳貴們封爵之難得,爵位雖貴重,但權力卻也有限。
朱慈燁以軍功封侯,再封國公,如今再封郡王,可謂是大明第一人。他都已經封王了。又怎麼可能造反?
“賜姓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造反?要造反,也不可能就這麼冒然而來,怎麼也會把遼東的精銳一起帶來才對。”
“現在外面兵荒馬亂的,我也不知道究竟如何。”
王德化這會也清醒了一點,“這些話不能信,真要造反,早殺到京城了,還打什麼通州啊。”
就在大家胡亂猜測之時,一隊人馬奔至。
錦衣衛指揮使劉僑到了。
“聖諭到!”
王德化三人帶著禁衛大營的一眾軍官們連忙上前。“東卿,這是怎麼回事?”
“是郡王接太子旨意到京了。”劉僑回道。
然後他向禁衛大營官員們宣讀了太子聖諭。永定門守衛交給錦衣衛!
“這,怕不好吧?”徐允禎猶豫著道。
“這是新皇旨意,郡王是奉旨入京的。”劉僑再次重申。
張福臻黑著臉。“陛下召郡王入京,但郡王帶兵入京,這卻是不合規矩。”
兩邊人正在相持不下之時,有禁衛營的軍官趕來報告。
“錦衣衛已經接管了永定門,楚軍已經護衛遼東郡王入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