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師呆了幾天,梅李二人的頭七過後,劉鈞就離京了。皇帝關心遼南局勢,急催著劉鈞回去主持大局。甚至在內閣的極力要求下,劉鈞不得不先回一趟湖北,去調更多兵馬入遼。
不管是周延儒還是吳甡,兩個上臺後就不對付的首次輔,在這個問題上卻出奇的一致。他們都希望劉鈞能在遼南發起更大的攻勢,把韃子打痛,以牽制吸引更多的清軍。
可劉鈞並不想馬上深入遼東,不想跟韃子硬碰硬。劉鈞雖有艦炮火器之利,但他也還是能明白自己的優勢和缺點的,九頭鳥的火器厲害,可畢竟這時代的火炮還是極沉重的,運輸機動不便。而且對付小股的清軍自然沒問題,可萬一被大股的清軍突襲或者在野外行軍時遭遇,劉鈞並沒有什麼信心能夠在這種情況下,打贏數以萬計的彪悍騎兵。
最後在劉鈞的極力要求下,崇禎才同意了劉鈞提出的一個新戰鬥計劃。那就是劉鈞在掃蕩乾淨遼東沿海後,先出兵朝鮮,迫朝鮮重新歸復大明,停止向清軍提供糧草兵員,必要時候還得配合明軍出兵進攻清軍。
等迫朝鮮重新投到明朝這一邊後,劉鈞要在夏糧豐收之時,發起一波大的進攻,搶糧燒糧,給韃子以重創。
內閣同意這計劃,但要求劉鈞向遼南增兵,把湖廣的另兩鎮兵馬也調去遼東。
做為對劉鈞的獎賞,崇禎加封劉鈞為徵虜大將軍,晉楚國公爵位,加上柱國銜。這個封賞一出,原本還有許多對劉鈞的彈劾攻擊,立即如煙消雲散。
大明開國二百多年,總共也才封了十個國公,到現在還止存魏、定、黔、成、英五家,劉鈞晉封公爵,可見皇帝對他榮寵之至。尤其是他還加封了一個上柱國銜。雖然說上柱國只是個勳階。
可加上柱國卻比封國公還要難得,因為大明朝二百多年封了十個國公,可加過上柱國的只有夏言少師加上柱國,連張居正都是死後贈上柱國。開國元帥徐達也只是位至左柱國,常遇春也是死後加贈上柱國。
連當年權傾天下的嚴嵩都不敢接受上柱國的加銜。
許多人紛紛感嘆劉鈞天子義兒的身份,讓他得此榮耀,也有許多人明白,那是因為劉鈞能打還能弄錢。但也有許多人心懷妒忌。暗暗詛咒劉鈞爬的高,將來必會跌的慘。二十一歲就封國公加上柱國,那以後怎麼辦?
等朝廷平定遼東之時,必是劉鈞殞命之日,吏部官員吳昌時坐在首輔周延儒的書房裡面,恨恨不平的道。
“暫時不要去惹朱慈燁,皇帝對他恩寵無以復加正熾之時,此時惹他,只怕會引得皇上不快,先讓他得意一時吧。”周延儒揮手道。原本他聽了吳昌時之言。對於劉鈞手上掌握著的鑄幣印券之權力,大是眼紅,想要把這鑄幣印鈔甚至是發行債券的權利收歸朝廷。
可現在一看,劉鈞正是紅的發紫的時候,不宜貿然動手。
“吳甡越來越驕橫,完全不把我這個首輔放在眼中,公然結黨,不把他弄下去,我這個首輔也坐不牢固。來之,我需要得到復社的全力支援。你想辦法和張溥談一談,讓他發動復社的人脈關係以及在士林中的影響力,把吳甡給我弄下去。此事若成,我保舉你為吏部侍郎。”
“此事只怕不容易。張溥現在和四公子走的很近,而四公子又跟李春江走的近。另外他跟吳甡鄭三俊劉宗周等人也很親近。”
“你想想辦法,總之得讓張溥這個復社領袖帶頭支援我們。”周延儒道,“若是他非要跟吳甡他們走到一起去,那就想辦法除掉他,換個人來領導復袖。”說到這裡。他眼神裡帶著幾分冷意。好不容易才再次坐上了這個首輔之位,他可不是再被趕下去。誰威脅他的位置,誰就是他的死敵。
之前被梅之炮從中攔了一次,好不容易這梅之煥命不長,只做了一年不到的首輔就死了。還偏偏次輔李長庚也跟著就死了,讓他終於又峰迴路轉,得以重坐上首輔之位。本以為,梅李二人死後,東林黨人當全力支援於他,誰知道吳甡成了次輔後,公然拉攏許多東林黨人,開始跟他唱對臺戲。
而且吳甡這個東林黨比起他這個非東林黨,明顯更得東林黨人的支援。已經有許多人投到吳甡那一邊去了,他這個首輔地位又岌岌可危起來。
“你去聯絡復社這邊,爭取他們站到我們這邊來。我去拉攏下劉鈞,如今他在朝中說話很有份量,尤其還得到不少地方督撫們的支援,隱隱形成了一批人馬,若我們能得到劉鈞的支援,到時就能對吳甡取得上風。”周延儒道。他現在已經把吳甡一夥看成了死對頭,恨不得立即除之而後快,此時,便想要藉助剛剛封國公加上柱國的天子寵臣劉鈞之力了。
劉鈞出京之前,去劉僑家中吃了頓飯,眼下來看,劉僑在錦衣衛指揮使這個位置上還很穩固。在梅李去世後,劉鈞越發需要劉僑的支援。
“陛下已經同意你辭去湖北總兵一職,你保舉的部下也都到批覆同意。”劉僑端著酒杯,有些不解的問,“你為何要辭去湖北總兵一職呢?原來那樣不是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