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經過了一番的解讀之下,曹丕火了,他認為自己的弟弟,這是在窺視自己的老婆。
曹植知道有人在存心陷害自己,而自己的哥哥正好順水推舟,借坡下驢。
可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之內應聲成詩,最後才救回自己的一條性命。
隋煬帝時代的文禍更慘,因為他牽扯的不是一個人,是很多人。
按道理來說,隋煬帝開創京杭大運河,開辦了科舉,即使是後面亡了國,在歷史上的名聲,也不至於這麼差,還得了個和紂王湯差不多的名頭。
最主要是到了隋煬帝后期,隋煬帝幹了一個蠢事,開啟了一場文禍。
這場文禍,讓天下士林人人自危,許多儒生害怕禍及自身,都不敢入朝為官了,甚至還出現了「多詐死、佯殘廢的事情。
……
所以,若是利用楊憲手中這本詩集為由頭,對付楊憲,倒也算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以朱元璋的性格,若是看到這些諷刺自己出身的詩詞文章,必然會勃然大怒,到了那個時候,楊憲就算是被千刀萬剮分屍也不奇怪。
而胡惟庸則是買通了楊憲府
中的一名僕人,才得到了這個訊息,並從楊憲府中,將這一副詩集,給偷了出來。
第二天晚上,李善長密密的召集了淮西一系的黨羽們。
除了徐達,湯和等幾位國公,其他人都來了。
在李府之中,眾位「淮西一系的官員們」,紛紛是極力譴責著楊憲的可誤,也爭先向李善長表態,表示他們絕不會放過楊憲,一定要為李善長洩憤。
淮西一系的官員們,大多都是從元末時代成名的老臣他們都善於察言觀色,懂得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
如今,他們自然是猜出了李善長找他們的目的是什麼,一方面為了討好李善長,另一方面為了自己報仇,他們皆是表現踴躍。
與此同時,李善長則是沉吟不語,頻頻看向了站在一旁的胡惟庸。
胡惟庸得到暗示之後,主動站到了中間的位置,而李善長則是默默的向後退去,將講話的機會,留給了他。
淮西一系的官員們見狀,目光閃動,似乎紛紛明白了些什麼。
胡惟庸看著四面八方淮西一系的官員們,又看了看眼神之中滿是鼓勵的李善長,他知道屬於他的時代,終於要來臨了。
他要徹底摧毀揚憲的一切,趁機立威,展示出他作為淮西一系一把手的威嚴。
胡惟庸拿出了懷中的那本詩集,又對著周圍的淮西一系的官員們重新講解了一遍他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