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住!”鎮國公厲聲喝止。
江銘玥相勸:“相公,我軍敗局已定。即便你此刻出城決戰,等堂兄和周天子駕臨,強強聯手,壽州城依然難逃厄運。倒不如派人問問堂兄,能否給壽州百姓們留一條活路?”
趙雋不甘心:“……只能如此嗎?”
三月初二夜晚,柴榮渡過淮水,抵達壽州城下。
初三早晨,親自穿上盔甲,駐軍紫金山南面,命令趙匡胤攻擊南唐先鋒寨以及山北營寨,掐斷通道,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李景達雖為元帥,但軍政大權掌握在樞密使陳覺手中,處處受到牽制。陳覺又與副將朱元一向有嫌怨,信不過此人。正在雙方相持不下之時,李璟只得召回朱元,派大將楊守忠替代。
朱元憤怒不已,臨陣叛變降敵,引起南唐諸軍崩潰。
劉仁贍因氣抑鬱成疾。他的小兒子劉崇諫,夜晚乘船準備渡到淮北,卻被抓獲。劉仁贍命令腰斬,請監軍使周廷構哭著來相救。
趙雋大驚,忙又派人向夫人求救。
劉仁贍的夫人卻說:“並非賤妾對我兒不憐愛,然軍法不可徇私,名節不可虧損!倘若寬容我兒,劉氏就成為不忠之家,賤妾與夫君將有什麼面目去見將吏士卒?”
劉崇諫最終被腰斬,收殮安葬,壽州將士們無不感動流淚。
兩國數次交戰,南唐水軍精銳敏捷,後周無法同它抗衡,柴榮經常以此為恨。短短几個月以後,後周水軍縱橫江湖,出沒水中,赫然與南唐水軍不相上下。
陳覺看見後,大為震驚。
後周水陸夾擊,擒許文稹、邊鎬、楊守忠,獲戰艦糧仗以十萬計。南唐軍隊戰死、淹死和投降的將近四萬人,李景達、陳覺狼狽逃回金陵。
十七日,後周世宗在壽春城北顯示兵力。
南唐清淮節度使劉仁贍病得很重,不省人事。十九日,監軍使周廷構、營田副使孫羽等人,以劉仁贍的名義起草表書,派遣使者拿著前來投降。
二十日,劉仁贍的兒子劉崇讓,又出城告罪。次日,柴榮陳兵壽州北面,接受投降,周廷構等抬著劉仁贍出城。
二十四日,劉仁贍憂憤而死,壽州最終失守。
至此,南唐精華喪失殆盡。
趙匡胤隨天子出征,以摧枯拉朽之勢攻下壽州。後周大軍圍困壽州達到一年之久,始終啃下壽州這塊硬骨頭,卻被這二人短短數日便奪下。柴榮開壽州倉賑饑民,於二十九日,班師回朝,趙匡胤自然又升官了。
趙匡胤在回東京前夜,曾秘密會見鎮國公父子。
至於說了什麼,外人不得而知。
江銘玥走在滿目瘡痍的壽州城內,親眼見證百姓慘不忍睹,才真正明白戰亂的殘酷,而她精通醫術,又能救多少人?
這亂世,何時才能終結?
堂兄啊堂兄,其實您大可早日……黃袍加身……何必放任這萬里河山再亂幾年呢?受苦的可都是您的子民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