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州城內。
江銘玥和鎮國公帶著良辰來此,眨眼已過去四個月。周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激起了淮南百姓的反抗。軍紀如此敗壞,令她極為反感。雖說立場敵對,可百姓何其無辜?
江銘玥提議:“相公,不如趁機收復失地?”
於是,趙雋向劉仁贍請命。
趙雋勇猛,鎮國公用兵如神,在父子二人的率領下,有不少州縣相繼被收復。周軍圍困壽州長達數月,節度使劉仁贍出城偷襲,一擊得手,殺傷數萬,焚燬其器械無數。
這年的大雨,接連數日未停。
柴榮回京,這時各地後周軍紛紛撤退,準備集中兵力攻取壽州。李景達的部將朱元,趁機奪回舒、蘄、泰三州,南唐諸將請求乘機據險邀擊周軍。
“攻擊他們,使怨恨加深,不如放走他們成為恩德。”宋齊丘懼怕事態擴大。於是,傳令諸將關閉營壘,不準出戰。
後周軍安然退至正陽,壽州之圍,更加難以解救。
南唐朝堂,依舊只顧爭權奪位。
大皇子李弘冀,為人沉厚寡言,在軍中的威望,遠遠超過了叔父李景遂。他的部下,經常在李璟面前陳訴利害,以為不立大皇子難安軍心。李景遂為勢所逼,也只得屈服,表示願意回到自己的藩國,不再擔任皇太弟。
六皇子李從嘉,不敢參與政事,多次表示自己仰慕佛教,絕不貪戀皇權。於是,李弘冀被立為太子,參決政事。
七月,南唐收復了大部分後周所佔州縣。
李景達屯兵五萬於濠州,駐紮於紫金山,排列十幾個營寨如同串聯的珠子,與壽州城烽火早晚相應。劉仁贍堅守壽州,曾派趙雋前往濠州,請求李景達派大將邊鎬來守壽州,自己乘勝率軍出城與敵軍決一死戰。
陳覺擁兵五萬,無意決戰。
劉仁贍的請求沒有被批准,而憤鬱得疾。壽州形勢愈加危急。
七月二十六日,趙弘殷在洛陽病逝……
噩耗傳來,鎮國公手握趙普自洛陽傳來的書信,一時承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擊,竟當場昏厥不醒。
同年秋,李谷奉詔回朝,患上風痺症。他多次表請致仕,柴榮始終不允。每有軍國大事,仍派內臣前往李谷府第求教。
周世宗返回東京後,有鑑於南唐水軍強大,於是造數百艘戰船,由南唐降卒教練水師。十二月,又徵發陳、蔡、宋、毫、潁、兗、曹、單等州,丁夫數萬人築下蔡城。
顯德四年!南唐保大十五年!
正月,壽州被困一年有餘,城中糧食已盡,餓死者不計其數。南唐軍堅守紫金山,修築甬道,綿延橫亙長達幾十裡,準備輸送糧草到壽州。
此時,後周軍師勞而無功,朝廷大臣請求罷兵。柴榮命範質、王溥徵詢李谷的意見。李谷以手書請求御駕親征,並陳述了三個必勝的理由。世宗大悅,採納了李谷的策略。
通道將要修到壽春城下,李重進半路截擊,大破南唐軍,殺五千人,奪兩寨。
二月十七日,柴榮又南征。
鎮國公父子收到訊息時,已是二月底。江銘玥喟然長嘆:“堂兄又要來了……壽州怕是……”
趙雋憂心忡忡:“壽州存糧,不足大軍三日之需,城內更是餓殍遍野。父親,難道我們就只能坐以待斃嗎?我這就去請命,率軍出城,與周軍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