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後邊糾正的快,迅速從租買這塊轉向自己研發。
然後,軍工嗖嗖嗖的衝了上去,不到二十年就在絕大部分領域追了上燈塔國,該有的基本上都有了。
徐楊沖繩的時候,055服役八艘,在建兩艘,航母003/004也相繼入列,噸位十萬以上,核動力電彈樣樣不缺,就連五代機也準備大規模上艦了,是殲20海。
最拉風的當然是轟20,那造型,那顏值,那載彈量,直接實現了反超,不光外表看著非常科幻,連特孃的各方面資料都跟科幻世界中走出來的一般,以至於老外們一直嚷嚷著國內這邊一定是獲得了外星科技。
反正吧,二十年後的開花結果,都建立在努力自研這個基礎上的。
要是都像某想那樣抱著能租就租,能買就買,就是不自研的態度去做事兒,二十年後怕是連發動機都買不到了。
隔壁的大毛子?
大毛子也不靠譜,感受到國內的強勁崛起之後,大毛子也深感不安,只是那個時候的大毛子除了乾著急也沒什麼用了,連原本深以為傲的發動機也都被追上了,相反,大毛子還要在經濟和政治方面重點依靠國內。
大到國家是這樣。
小到企業,也是這樣。
網際網路企業是這樣。
實體企業還是這樣。
不管是計算機硬軟體,還是種豬種牛這些,必須做到最基本的自給自足,不然的話,一定會被人卡脖子,這是毋庸置疑的。
這也是徐楊給雷老闆施加壓力的主要原因。
他真等不起雷老闆慢吞吞的把某山推進股市裡,等到那個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別看他整天悠哉悠哉的,實際上內心還是很有急迫感的。
考慮的事情太多了,方方面面都想走在世界的前列,那壓力可想而知。
這還是隻考慮他目前涉足和計劃涉足的行業,如果算上光刻機、晶片製造等行業,那壓力,我媽的呀,更大了。
不過說起來,光刻機這塊,也不是沒有機會。
這個時候的阿斯麥爾已經起步了,沒了什麼截胡的機會。
但哪怕是從現在開始就做自研,到十五年後無論如何也具備了和阿斯麥爾爭鋒的資本。
國內,可從來不缺人才的。
連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訊衛星都能搞出來,能搞不出個光刻機?
不至於。
重生前為什麼沒搞出來?
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