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仁與李通在章山水戰之後,兵合一處圍竟陵城。久攻不下,又恰逢大雨如注,汛期已至。不得已之下便引軍而退。
而後二將在帳中議道:“今河水暴漲,我軍不得不退。而華容被圍日久,必向竟陵求援。若竟陵分兵而出,我便趁勢再圍竟陵。若不能下,便布謠以引華容軍回援竟陵,我則於道中伏擊之。如此,其軍必破。”
李通聞言道:“既如此,莫如竟陵軍出援華容時便半道擊之,如何?”
曹仁道:“竟陵之將,非同小可,其率軍往華容,於道中必有防備。貿然擊之,難以建功。莫如且縱之,以疑其心。”
李通聽了,便笑道:“便依子孝之言。”
果然,徐盛引兵出竟陵,援華容。一路上小心提防,未見曹軍半個鬼影,心中疑慮大生。恰好趙儼又在華容城下使計,卻是正合曹仁意圖。
徐盛到了華容,見曹軍不退,反而像打了雞血似的,攻打得更加起勁,心中更疑,就在這時,抓到的俘虜交待,說是竟陵被圍了。徐盛這下就心慌了。種種猜測,指向了一處,那就是曹軍攻打華容,其實就是想把自己給誘出來,然後再集結重兵攻打竟陵!
想到這裡,徐盛恍然大悟。於是便召來華容城守將,讓他在此堅守,務必拖住華容城下曹軍。然後自己便要撥營走。
華容守將見狀大驚,忙問道:“將軍欲何往?”
徐盛道:“曹軍又圍竟陵,我不得不回。”
華容守將一聽,臉色就垮了下來:“將軍若回,華容如何是好?”
徐盛轉身,雙目如電:“若竟陵之圍未解之前,華容失陷,我必斬你!”
華容守將聞言,頓時就不敢吭聲了。徐盛這邊一動,趙儼就知道了。他以拳擊掌,笑道:“事成矣。”
於是便與蔡瑁、黃射等人一起商議,最後,留黃射繼續攻城,趙儼便與蔡瑁一道來追徐盛。
徐盛想走竟陵,心中焦急,腦海裡卻是一片清明。他暗道,今我欲走,華容城下曹軍必來阻我。莫如先設伏,擊其追兵。如此,方可安然迴轉。
心中計較已定,便於途中,選了處地方,設下埋伏,靜待追兵到來。
卻說趙儼與蔡瑁一道追擊,途中,趙儼與蔡瑁道:“德珪,你我速度不宜過快,我看那揚州軍陣形嚴整,必有準備。小心揚州軍反擊。”
蔡瑁不以為然,道:“伯然,敵軍既走,必是心繫竟陵安危,又如何敢反擊?伯然若不敢追,我自引軍去。”
趙儼勸了又勸,蔡瑁只是不聽,於是引軍狂飆突進。趙儼無奈之下,也只好下令軍隊加快速度,緊隨蔡瑁之後。
蔡瑁一路狂奔,終於遠遠望見了敵軍的後軍,那裡旗幟招展,轉過一處山腳。蔡瑁大喜,若破了此軍,等於間接助了曹將軍攻打竟陵,到時再破華容,自己必定是大功到手。於是便呼喝左右,道:“速隨我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