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康和公孫恭接到訊息之後,兄弟兩個不禁面面相覷。劉備已經統一了北方,眼看著就要實現天下再度一統的目標。遼東,自己還是別再去想了,那不是公孫氏所能惦記得了的了。認清現實吧。
公孫康就對公孫恭道:“二弟,既然遼東已不可望,莫如便安心經營此處。未來一樣可以成為我公孫氏的基業。”
公孫恭就嘆息道:“大兄所言甚是,只是此島之人,不知禮法,無有文字,與野人何異?治下皆是此等之民,卻是要教化到何年何月方能興盛?”
公孫康豪情萬丈:“那又如何,到時我公孫氏另立一國,傳於子孫萬代,未必便比遼東差了。”
而後又對公孫恭道:“那劉備傳了信來,倒是頗有善意。看來他是不打算追究我們了。”
公孫恭道:“他這等人物,雄心萬丈,到了這般地位,又豈會再與我們兄弟計較。既然如此,兩家不如各遣使節。我們兄弟孤懸海外,除糧食之外,各種物資奇缺,未來少不得中原支援。若能與之互市,卻是再好不過。”
公孫康道:“善!”
於是便遣使往見劉備,向劉備低頭服軟認錯:“昔時愚昧無知,而冒犯殿下,如今遠竄海外,只得一立椎之地存身。已顯報應。殿下廣開天恩,使仁德佈於海外,我等感激不盡。”
劉備微微一笑:“時天下亂象已顯,倉促之時,人人割地自保,欲為天子者不知凡幾。此不足責備也。今公孫兄弟遠渡海外,宜當廣開教化,使我華夏衣冠文字顯於蠻荒,此方為大功德也。”
於是賜下牛羊、農具、種子、絲綢、經書典籍等物資無數。劉備又對來使道:“且去與公孫賢昆仲說,好生在島上發展,未來若想回中土,孤必掃榻以待。”
劉備對公孫兄弟為什麼這麼好?那還不是看上了倭島之上的金、銀、煤炭資源了。根據公孫兄弟派過來的使者描述,劉備知道公孫兄弟剛剛掃平九州島,但沒關係,公孫兄弟野心大得很。區區一個九州島,又怎麼會滿足他們的胃口呢。等他們一路往北打過去,那麼大的一塊地盤,公孫兄弟應該會歡喜壞了吧?
但想要發展,光靠島上的那些倭人是遠遠不夠的。那麼公孫兄弟就會向中原求助,求物資,求技術,到時,中原向倭國滲透、控制的機會就來了。
西元208年春,漢帝下詔,改元興國,大赦天下。是為興國元年。
春三月,關羽、趙雲、張繡等引精兵合步騎五萬,浩蕩南下,直取荊州。連戰連捷,先取宛,再奪襄陽,又圍江陵。兵鋒所指之處,眾皆懾服。
此時,天下大局已然明朗,曹操這邊戰略重心已經全面轉移到了中南半島上了。留守在荊州的曹軍已經有心無力。稍一交戰,便一敗塗地。而主持荊州戰事的大將曹仁,也只是聽天命盡人事而已。他一邊收縮兵力,一邊節節抵抗。荊州能搬走的能帶走的,幾乎都已經打包帶走了。連荊州的百姓,都被曹操強迫著給遷移到了益州,又從益州遷移到了中南半島。
因著人口大遷徙,荊、益兩地甚至還爆發了不少動亂,不願意背井離鄉的百姓們聚焦起來,發起了數次起義,可惜都被無情的鎮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