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 (2 / 2)

孫策被袁術忽悠二次了。這次又興沖沖的來會稽,自然是有自己的打算的。若是袁術守信拜他為會稽太守也就罷了。若還是失信,那他就自己直接佔據會稽。袁術有本事就讓他派人來和自己搶。畢竟事不過三,還把自己當傻子那就別怪自己直接翻臉。

孫策接到王朗的來信,自然不會退兵去吳郡。劉繇還在吳郡呢。自己和劉繇拼個兩敗俱傷,然後讓袁術跟在後面撿便宜,這事自己可不能幹。還是先趁機佔了會稽再說吧。

於是孫策便率軍渡(浙)江,兵臨餘暨。餘姚虞翻是會稽名士,王朗來此,闢其為功曹。此時虞翻正在家服父喪,聞孫策兵進會稽,而太守欲據城而戰,大驚。於是脫了孝服,往見王朗。

虞翻見了王朗,便道:“王公,孫策驍勇,因是吳人,又深得士民之心,吾以為戰之不利,不與避其鋒銳。”

會稽一郡精華,全部在北部。若是避孫策之兵鋒,那要讓我去哪裡?王朗心想虞仲翔你未戰先怯,真是徒稱名士。於是便不聽虞翻之言。

在這個混亂的年代,軍隊基本上都以鄉黨、宗族等關係來形成利益共同體。比如曹操就喜用宗族大將。而五子良將中,于禁是泰山人,只有他能夠帶得動鮑信留下來的泰山兵,樂進也是早期便具有募兵權的將軍,徐晃則是取代白波賊兵的楊奉成為白波兵的代表,張遼是幷州騎的代表,張頜是冀州兵的代表……只可惜了李典,因為出身兗州豪族,雖然本事不小,但曹操慣來喜歡打擊豪強,是以一直不受曹操重用……

孫堅孫策的班底也一樣,除了最早跟隨孫堅的部將,也大多都是宗族和吳人。像朱治,吳景,孫賁等。哪怕是和孫策大戰一場的陸康,其子孫亦為孫氏所用。這,就是鄉黨的力量。哪怕是千年之後的後世,各種地域也是屢見不鮮。

是以,雖然王朗治理會稽勞苦功高,但是會稽士民聽說孫策來了,心裡面一盤算,哎喲,相比起來,還是孫郎是自家人啊。太守雖好,畢竟也是個外人。聽說要打仗了,百姓心裡很害怕,又畏懼孫策的威名,於是紛紛逃避山野。王朗要抵抗孫策,靠他一個人又不行,要徵調民夫轉運物資,協助守城,四處都缺人的時候,百姓卻都藏起來了。王朗差點沒被氣死。

餘暨令在城頭見孫策軍勢齊整,謂左右道:“孫郎不可擋,不如降之以保百姓。”反正擋不住,不如投降了算了。既能保住自己家小,還能在地方贏個好名聲。於是餘暨令開城出降孫策。

孫策見了餘暨令,好言撫慰,還令其為餘暨令。又嚴令軍隊,不得虜掠百姓,雞犬菜茹,一無所犯。百姓見了,欣喜不已。更視孫策如自己人。於是民心歸附,百姓們在鄉老的帶領下,各具牛酒以勞軍。餘暨令也是大喜過望,幸好沒為太守賣命。否則哪有這等好事。

各縣守令聞了,那還有什麼好說的,聞孫策軍至,紛紛出降。孫策一如往故,還命其等為令吏,分守諸城。王朗聽聞,長嘆一聲,也不守城了,自引一軍來尋孫策,戰之,敗績。軍士官吏多逃散。是時,只有虞翻在側。王朗道:“悔不聽仲翔之言,如今卻是連累仲翔了。”

虞翻道:“吾為會稽功曹,替太守分憂,分內之事也。”

於是王朗聚攏敗軍,且戰且退,一路從山陰退到諸暨,又從諸暨退到烏傷,永寧。孫策還不罷休。又打永寧。永寧一戰,王朗再敗。退無可退,只好乘舟出海,以避孫策。海上漂泊了數日,王朗自閩江口上岸,到了東部侯官(東冶)。結果東冶縣長閉門自守,拒絕王朗這個前太守進城。

虞翻翻牆入內,說服了東冶縣長,東冶縣長這才把又累又餓的王朗諸人放入城中歇息。過了幾日,恢復過來的王朗對虞翻說:“仲翔,這一路上,幸虧有你相護,否則,我只怕已經困死溝渠之間了。你有孝在身,家中還有老母親,別跟在我這裡了,早些回家去吧。你不用擔心我,我有自知之明,既然非是孫策之敵,這會稽太守,便讓強者來做吧。我會和他談的。”

虞翻出來這麼久,也確實是掛念家裡。既然王朗已經安全了,自己也算是盡了臣屬的職責。於是便拜了一拜,返還餘姚去了。

王朗在東冶,書信一封,命人送去給孫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