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了一箭之地,太史慈引兵止住,然後後排一陣吱嘎的響聲,只見一排投石機被後勤營的軍士們給推了上來。
自從青州有了個書院,格物就徹底的在青州紮下了根。比起純人文哲學的經義子集,有著明確目的性和實用性的格物,在書院發展得很快。雖然很多時候,劉備在縱容他們胡來。但在劉備的模糊指引下,士子們還是做出了很多小貢獻的。
比如投石機如何在戰場上加快轉移速度,這裡面拆卸和組裝,就花了不少功夫。還有如何射得更準,更遠。士子們也為此花費了很多精力去論證。也有很多劉備不知道的先進思想出現。甚至能稱之為初級彈道學了。研究這些東西,既有趣,又有好處,沒錯,在青州,研究格物只要是被書院認為有用的,根據實際情況,會有物質獎勵。年輕士子們還是很樂意的。
別小看這些小改變。有時候,只需要領先一點點,勝利就會站在你這邊。
像現在出現在紇升骨城下的投石機,連石彈都快被打磨得像批次生產的一樣了。限於時代的生產技術問題,不然工曹的那幫技術宅都能給你搞出流水線生產來。
投石機一亮相,涓固便倒吸了一口涼氣,他是高句麗王族,自然明白這是啥東西。高句麗王城國內城(又稱丸都城)也有,但那東西又笨又粗,放在王宮武庫裡在那裡積灰。哪像城下的,一亮相就是一排。
涓固知道這東西的殺傷的,連忙大吼:“快!快準備盾牌,還有布被,都收集過來,浸水掛於牆頭!”
城頭上一陣手忙腳亂。等城牆上支起一人高的厚木盾,又高高掛起了浸過水的幔布後,涓固不由得意笑了,手捊鬍鬚,道:“有投石機又如何,某輕使小計,便可破之。漢賊,爾等欲破我城,還須拿命來填。”
不得不說,涓固還是有本事的。在他印象中,投石機發射緩慢,準頭也很差。而且發射不了多久,投石機本身也會磨損得差不多而不能用。他用盾牌和浸水布幔來防守,即可防石彈,又可防火箭。可謂是一舉兩得的削弱了漢軍的傷害打擊。
可惜,他遇到的是改良版的投石機,持久值遠高於他見過的投石機,而且易損部件更換也很容易,後勤營就帶了一大批。很快,涓固便見識到了青州軍的連綿不斷的彈雨打擊能力。
雖然涓固被投石機砸得有點蒙,城內也到處人仰馬翻,哀嚎四起。但最後,他還是堅守住了。投石機不知疲憊,但人總會疲勞。投石機砸完了今天的石彈,緩緩退下。該弓箭手錶演的時間了。
青州改良版長弓,射程比一般弓箭要遠一些,基本上弓箭手可以大搖大擺的站在城下射箭,而城上的高句麗人卻射不中自己。
對於敵人,劉備是很沒有節操的,火箭、毒箭,怎麼有效怎麼來。箭雨覆蓋的同時,步兵出動了。他們要攻到城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做,就是想辦法把這一段護城河給填平。不然,休想接近紇升骨城一步。
步兵三三兩兩分散成一個個小隊,前面的高大軍士著鐵甲,舉厚盾,作為掩護。後面的則推著小推車,埋頭往前衝。
只要到了河邊,連車帶土,一起掀翻入河中。
就是有著領先於這個時代的散兵線,一個個青州健兒,也在高句麗人的弓箭打擊之下,慢慢的倒下了。觀戰的盧植端坐於高處,眯著眼睛看著一個個好兒郎葬送在這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心中滋味,實在難言。
冷兵器時代,劉備極度厭惡攻城不是沒有原因的。那麼堅固高大的一座城,你要打進去,不付出點慘重代價,幾乎不可能。所以孫子兵法也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先賢孫子認為,兩個敵對的國家,把所有一切手段用盡後,最後的辦法就是打仗攻城了。老祖宗的智慧深如海。所以後世華夏一直在臺前抗議譴責,然後暗底裡搞陰謀小動作,能不動兵就堅決不動兵,就是源自這裡。
可是在漢朝,在這個時代,你要搶奪土地人口,不攻城,怎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