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嗣心中也是一片翻騰。他認為何夔說得非常有道理。他也不覺得袁術能夠成功抵抗劉備和曹操兩人的夾擊。到時如果自己負隅頑抗,只怕曹操會一聲令下,陳國立成齏粉。南逃的話,袁術都岌岌可危了,到他那裡去還有什麼希望。北邊兒自己跟了袁術,袁紹也絕對不會給自己好臉色。那麼,只能降曹了?
可是,自己是袁氏子弟啊,怎能背棄自己的家族,去投降家族的敵人?
袁嗣陷入了劇烈的思想鬥爭中。
何夔也不出聲,只是靜靜的安坐於席。良久,袁嗣眼中帶著不明的意味,再一次問何夔道:“叔龍,你可是降了曹操?”
何夔淡然道:“沒有!”
何夔既然沒有降曹,那他是怎麼來當這個說客的?說穿了也不意外,是郭嘉請動的。郭嘉是豫州穎川人,何虁是豫州陳國人。穎川挨著陳國,而且漢人又喜歡在少年時仗劍出遊,到處拜訪名士,開闊視界,增廣見識。何夔是陳國名士,郭嘉自然不會放過。兩人都是才俊之士,一見之後就此訂交。郭嘉見曹操連戰孫堅不下,於是便想了此策,說何夔來勸袁嗣。
何夔雖然無意出仕曹操,但若是能讓家鄉避免一場刀兵之災,也是大善。於是欣然而從之。至於袁嗣,郭嘉料定其人庸庸,何夔出面說之以利,定能拿下。
果然,現在袁嗣就已經動搖了。他不是那種視生死如晝夜的氣節之士,在這亂世,能保全性命的話,誰不願意活著。
於是袁嗣便問何夔道:“叔龍何以教我。”
何夔便道:“天下沸亂,濁世艱難。袁兄不如隨我隱歸山林之間,農時耕種以自足,閒時撫琴讀經以自娛。何其之樂也。”
袁嗣心中暗罵,我奮鬥半輩子,好不容易坐上這陳相的位置,掙扎著上了二千石的高位。如今你一句話就要讓我跟你去鑽林子當野人,餐風飲露?想都別想。卻也相信何夔不是投降曹操了,而是秉著本心來勸誡他的。
於是便對何夔道:“叔龍陽春白雪,有古隱士之風,吾不如也。”對何夔的提議避而不談。何夔見袁嗣如此,也隱約明白袁嗣的打算。心中一嘆,這也是個俗物。於是連和袁嗣說話的興趣都沒有了。全身懶洋洋的提不起勁。
未幾,袁嗣舉陳國以降曹操。曹操大喜,遂命曹仁、于禁率軍兵出武平,攻孫堅之後。孫堅在梁國,聞袁嗣降曹,陳國已失,又驚又怒,大罵道:“袁嗣小兒其蠢如豬,壞我大事,袁家子真不足與謀!”
因後路已失,孫堅恐大軍不保,於是引兵退,保走汝南城父,與沛國袁忠互為犄角。曹操遂得梁、陳。軍勢大振。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