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使人刺陳王劉寵及陳相駱俊,自然不會讓孫堅一個人佔了便宜。孫堅行動快,收了陳國強弩兵。袁術也不甘人後,派了汝南袁氏子弟袁嗣往陳國,擔任陳相。
袁嗣才具平平,來了陳國,內受孫堅之氣,外承兗州兵鋒。重重壓力之下,只覺疲憊不堪。這日處理完事務後,準備回府歇息。忽有管事來報:“府君,門外有人求見。”然後遞上拜貼。
袁嗣剛欲說不見,眼角瞥到拜貼上的字,又把到了嘴邊的話給嚥了回去,對管事道:“迎至書房。”
來人正是兗州郭嘉派來的使者。袁嗣見了,道:“叔龍,你來見我何事?”
那使者名喚何夔,字叔龍,陳國陽夏人。其曾祖父何熙,漢安帝時官至車騎將軍。何夔自幼喪父,與母兄居,以孝友稱於世。其叔父何衡為尚書,直言上書抨擊宦官,於是遭黨錮之禍。何夔長嘆曰:“天地閉,賢人隱。”後來黃巾亂起,解開黨錮,諸府徵召何夔,不應。隱居家中。後來豫州大亂,又避居淮南。袁術到了淮南,闢之,何夔亦不應。因何夔姑母乃袁遺之母,與袁氏有親,故與袁嗣相熟。
袁嗣心中正在嘀咕,何夔遠在壽春,怎麼又以兗州使者的名義到了陳國?
何夔道:“袁兄,我來見你,乃是勸你早作打算。”
袁嗣怒道:“叔龍莫非已降曹操,今欲為兗州說我耶?”
何夔嘆道:“袁兄,你我相識多日,豈不知我之志不在官場?我今日來,非為兗州。我只助漢不助逆也。”
袁嗣沉默了,說到袁術稱帝,確實挺尷尬的。袁術麾下群臣就不說了,就只說汝南袁氏內部,就有不同意見,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比如袁嗣,雖然在袁紹與袁術兄弟之間早早就選擇了跟隨袁術,但在袁術突然稱帝的這件事上,他是心有不滿的。在袁嗣看來,就算袁氏有自立之心,如今也還是早了一些。若再拖個幾年,等根基再穩固一些,就可以緩緩推行了。現在先帝逝世未遠,兩位天子俱在。雖然諸侯都知道漢室頹敗在即,但士民仍然心思漢德,不肯背離。袁術這一提前跳出來,讓天下人明白了汝南袁氏的野心不說,更讓袁氏成為天下人唾罵的物件。讓袁嗣心中好不鬱悶。
門閥之所以能成為門閥,壟斷知識,把持權位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最最重要的一點卻是門閥的名望。若是把名聲搞臭了,你再厲害,天下人不認同你也是白搭。十常侍厲害吧,滿朝清正大臣也不知道被他們殺了多少個。家破人亡的更是不計其數。還不是因為人人唾棄,然後外力輕輕一推,殺雞般給屠了個乾乾淨淨。
袁嗣心中已經隱約有了不好的預感。覺得袁術如此恣意妄為,可能會給袁氏帶來覆頂之災。
何虁見袁嗣沉默,便道:“袁兄,曹操打著討逆的旗號,有天下大義的名份。你覺得孫堅能抵禦多久?我來時,劉備已經兵臨下邳,袁忠在沛國被夏侯淵夏侯惇兄弟夾擊,大敗而逃。這些訊息我想你應該也知道了罷?袁公路擅自稱帝,不得天下人心。孫堅如今與曹操大戰於梁國。雖然勝負未分,但若沛國之兵前來相助,孫堅腹背受敵,又豈是曹操敵手?”
“袁兄你連曹操偏師都應付不了,到時曹操親率大軍兵臨陳國,袁兄你如何自處?”
“袁術與孫堅自身難保,還會來救你麼?”
“我本陳國陽夏人。自黃巾之亂以來,天下多難。兵事連綿,我豫州自古以來便是兵家縱橫之地。如今屢遭劫難,城外白骨累累,丁戶十室九空。我不忍陽夏再遭慘事,故來說袁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