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聽單經都如此說了,不同意都不行。於是許之。單經出陣,迎戰呂翔。呂翔上來哇哇一陣怪叫,與單經鬥了十餘合,便敗下陣去。單經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贏得如此輕鬆。鼓聲隆隆中,一臉喜意的單經回來繳令,拜道:“主公,末將不負所托,得勝歸來!”
連勝三陣,公孫瓚早就把之前連輸數次的事給忘了。他想道,袁紹大將眾多,吾亦不差。且吾所將之軍,連年與胡血戰,又豈是冀州可比。此番袁紹必敗也。
公孫瓚又問長史關靖:“吾軍中糧草可還夠?”
關靖以諂媚而任長史,能力平平,唯一值得讚賞的就是對公孫瓚忠心耿耿。聞公孫瓚問,不敢怠慢,慌忙檢視糧冊,乃對道:“主公,易縣仍有一月之糧。且公孫將軍與少將軍俱在外督糧。我軍勿需為糧草擔憂。”
公孫瓚聽了,沉思道,雖然糧草足夠,但以幽州之力,比起冀州來,只怕是遠遠不夠。與袁紹相峙日久,得尋機一戰而敗袁紹。否則長久對峙,己軍糧盡必敗。
袁紹是擔心後路,又覺得易縣是公孫瓚老巢,易守難攻,所以尋求速戰。公孫瓚卻是擔心自己財力物力拼不過富饒的冀州而追求速戰。這兩人,都想到一塊去了。
接下來數日,雙方各自遣將搦戰。數日觀戰,公孫瓚發現了一個事情。就是淳于瓊、顏良、文丑這三將,本部營寨守衛森嚴,觀其行止,旗號不亂,盔甲整齊。於是公孫瓚想道,此必冀州精兵也。
又觀張郃、高覽等部,士卒陣列散亂,盔歪甲斜,心道,此冀州之破綻也。欲破袁紹,必先破此營。當下心中便有了計較。
這日,高覽輪戰,出營搦戰,這次卻是趙雲出陣。戰十餘合,趙雲抖擻精神,只殺得高覽骨軟筋酥,汗流浹背。此時,袁紹營中一聲鼓響,鑼聲大作。高覽聞了,避開趙雲槍尖,拍馬便走。
忽然易縣城中一聲砲響,鼓聲大作,震天蹋地。袁紹登車而望,只見易縣營寨大開,公孫瓚三軍齊出。袁紹喜道:“中吾計也。”於是吩咐左右依計而行。
公孫瓚自統大軍,見趙雲依自己之計,率部曲緊追高覽不捨,進趨其營。亦大喜,拊掌笑道:“袁紹中吾計也。今日必破其營。”
趙雲緊躡高覽之後,率軍直直殺入高覽營中,高覽既還營,見營中卒士四散奔走號叫,以避趙雲之軍威。心道,演得倒挺像。於是乃道:“且隨我來。”收攏部曲,與趙雲且戰且走。
趙雲既破營,隨後公孫瓚大軍如潮水般自高覽營湧了進來。高覽見時機已到,便棄旗號輜重,率部曲走之。趙雲追之未及,盡獲其旗鼓。
公孫瓚諸將齊出,躡敗軍之後,連連衝營。隨後,張郃等營皆破。公孫瓚遠遠觀望,只見中軍大將麴義的旗號在逐漸後退。不由大喜,道:“麴義乃冀州上將,此番未見其出戰,原來鎮守在中軍。其旗號動搖,有去意也。”於是率軍攻勢更急。
高覽與張郃盡棄輜重,詐敗而還,往見袁紹,袁紹道:“我欲先行界橋,與麴將軍匯合,設伏公孫瓚。二位將軍還與諸將軍一起,一路引公孫瓚南來。”
諸將皆俯首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