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見賈詡把張繡說得如此悽慘,心想子柔也是,說什麼侵我南陽殺我吏民,人家堂堂的鎮東將軍、平陽侯不也慘死在咱南陽了嗎?不是形勢所迫,人家在弘農待得好好的,怎麼又會突然到我南陽來?張繡死了叔父,全軍又大飢,唉,算了算了。就成全他吧。讓他在宛縣駐兵休養,然後好好的給我守好北面,不要讓孫堅之流踏足我荊州一步。
至於說張繡將來盤踞南陽不肯離開的可能,劉表也想到了。不過袁術和孫堅都被他打跑了,他還會怕一個張繡?舉荊州之力還打不過一支孤軍?
劉表計較已定,便對賈詡道:“結盟之事,可也。餘事可與子柔,德珪商討。”
劉表發了話,眾臣也沒啥好說的,只能從之。只有黃祖、文聘和劉磐等幾個武將,面猶憤憤,心猶不平。不過他們的發言權不大,劉表又已經做了決定。也沒什麼好再爭的了。
讓張繡兵屯宛縣,並不代表著整個南陽郡會全部交給張繡。具體的活動範圍,稅收劃定,糧草供應等等,還有很多細節要談。所以劉表讓蒯良和蔡瑁去與賈詡商討。
蒯良立身公正,蔡氏把持淯水物資轉運,其中有大利益。用這兩人去談判,最好不過。所以說,劉表看人的眼光還是有的。只看他願意不願意用罷了。
賈詡和荊州方面很快就談妥了,畢竟張繡的要求也不高,有個存身之地就行了。從此,張繡就兵屯宛縣,開始依託劉表。
轉眼間,這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興平四年,建安七年初。孫策與吳郡太守陳瑀的連番大戰也有了結果。陳瑀被小霸王孫策打敗了。陳瑀連失數縣,大軍盡散,其自己也是負創而逃。
孫策在打敗陳瑀後,又把嚴白虎給掘地三尺挖了出來,斬首示眾。並宣告百姓,再有為亂鄉縣者,嚴白虎便是其下場。孫策既破陳瑀,又斬嚴白虎,百姓皆服其威。莫不從之。
孫策在吳郡後方一通亂打,把吳郡太守陳瑀都打跑了。這時,在吳郡曲阿前線的劉繇已經感覺到不對勁了。自己正與袁術對持,後路卻被孫策給抄了。這要是兩下一夾攻,自己豈不是沒活路了?
事實也是如此,袁術聞孫策攻入吳郡,擊破嚴白虎和吳郡太守陳瑀,不由大喜。於是遣大將紀靈等率兵渡江,與劉繇部將樊能、張英大戰於當利口。袁術又命孫策於後方攻打劉繇。孫策正要從命,虞翻卻勸他說:“劉正禮,漢之刺史也,不可舉兵正面相攻。以壞將軍名聲。”
孫策便聽虞翻之言,只是在後面諸縣襲擾地方,破壞劉繇糧道。劉繇前面被袁術緊緊相逼,後方被孫策搞得烏煙瘴氣。不禁為之焦頭爛額。
未幾,樊能、張英為紀靈所破,大軍十不存一。兩將收攏殘兵,還歸曲阿,往見劉繇,拜道:“末將無能,敗陣而歸。今袁術已渡江矣,還請主公早作籌劃。”
劉繇細細一想,揚州哪裡還有他的立足之地。於是長嘆道:“天亡我也。”
旁邊賓客許劭聽了,勸道:“使君,何出此言哉。今雖敗,然豫章仍在。不如棄曲阿,走豫章。到時收攏士卒,再與袁術戰之。”
許劭,字子將,名士許靖之從弟,汝南人,曾在洛陽和兄弟們搞月旦評的就是他。說曹操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也是他。他們一家都有做大官的習慣,到了許劭這裡,因為天下大亂,於是他辟舉不就徵,跑到廣陵郡好朋友這裡來避難。結果廣陵太守趙昱被殺,他只好又跑過江,來到劉繇這裡。因見劉繇勢窘,是以出言勸之。
劉繇從其言,在樊能、張英的護送下,帶了家小、賓客,棄曲阿,一路往豫章而去。方行到富春,忽然一彪軍出現,於前方攔路。親兵來報,是孫策旗號。
劉繇面帶悲色,道:“今死此矣。”左右皆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