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之前還在為徐州百姓擔憂,唯恐曹操因父仇而遷怒徐州百姓而施殺戮。哪曾想歷史在這裡又拐了一個彎,袁紹竟然趁機悍然出手,直取曹操根本。劉備暗歎袁紹臭不要臉的同時,也在心中給自己提了個醒。千萬別小看了袁紹。別為歷史上的那個被評為“色利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亡命”的袁紹給迷惑了。這次袁紹出手便可謂是雷霆一擊,何等果決!若是真讓他成功了,天下局勢將會徹底改變。幸好有自己在,自己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袁紹奪取兗州的。
當然,老曹也不是那麼容易就會被袁紹打敗的。這二位都是人中英傑,亂世梟雄。要不讓他們先打打看,鬥個兩敗俱傷了自己再出手,這樣的話,有沒有可能一鼓作氣收了兗、冀兩州?清風吹過,書卷嘩啦啦作響,劉備自幻想中醒來,不由一聲苦笑。青州一派興旺,可惜想要一口吃成個胖子,還是有些力有未逮啊。再說就算真成了,自己在袁紹、曹操絕地反擊之下,起碼也得是元氣大傷。到時怎麼去面對周圍那些虎視眈眈的諸侯們?得不償失啊。所以,還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罷。低調發展才是王道。
第二日,府中議事,諸臣齊至。劉備便道:“今袁本初趁孟德攻徐州,發兵擊兗。孟德雖回師相救,然兗州半數已盡入袁本初之手。我青州素與孟德交好,欲起兵相救,諸君以為如何?”
階下,關羽出列請戰:“主公,若要伐冀州,某願為先鋒!”
關羽一搶先,其他武將不幹了,紛紛站了出來,大嗓門一個個嚎著要請戰。亂世,才是軍人價值體現能夠最大化的年代。
劉備看了看階下這群好戰份子,沉吟著沒說話,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此時軍心可用,將不畏戰,劉備心裡還是很舒服的。
荀彧與諸同僚對視一眼,而後出列道:“主公,袁本初枉顧信義,攻打兗州。其師出無名,縱使其此時佔些便宜,日後也必定為曹使君所敗。”
劉備聞言,道:“世人皆道兗州必敗,想不到文若卻有新見解。還請文若試與我道來。”
荀彧道:“主公,袁本初師出無名,曹使君則是保家衛土;袁本初跨州而戰,曹使君則佔盡地利;袁本初自來冀州,無惠愛加於軍民,卻連番大戰,冀州疲憊,軍無戰心;反觀曹使君,雖然新得兗州,又法度嚴苛。但其用我青州之法於兗州屯墾,分田於饑民。又引軍擊匪,綏靖地方。甚得兗州之望。且曹使君麾下文武濟濟,上下一心。非冀州可比。此間數利數弊,此消彼漲之下,袁本初豈能得嘗所願,佔據兗州乎。”
劉備笑道:“文若此言深得我心。”
又道:“昔日吾聞兗州之事,問孟德可欲吾相助。可惜孟德先遭太尉之變,後又被故友相背,心中見疑,不敢信我。乃自引軍匆匆而去。誠可惜哉!既如此。青州第一軍可屯兵高唐,牽制冀州。平原、濟南諸郡,多備糧草、衣藥。兩家交戰,百姓受苦。若有流民受戰火之擾而來青州,兩郡官吏須得與我安置好。若有願在青州安家者,依舊例分給田地。不得有誤。”
諸臣贊曰:“主公仁德。”
諸事畢,諸臣自散。劉備留下荀彧議事。
劉備道:“文若,中原紛亂,諸侯混戰。不知何日方休。幸賴諸君之力,我方能得享青州這一方樂土。然則天下紛擾,百姓流竄亡命多往來我青州。青州地少,不足以養軍民。我聞遼東雖然寒苦,然則地多民寡,我欲大力開發遼東,以養青州。不知文若有何可以教我?”
荀彧道:“主公早有定計,何必問我。”
劉備苦惱的揉了揉眉頭,道:“漢升來信,已拒太守之位。說是遼東地廣,政事非他所長。請我另派賢明。他則願為遼東都尉,率軍輔佐太守為我鎮守一方。唉,我現在也是為太守人選苦惱。”
劉備確實是在為遼東太守的人選苦惱。他的夾帶裡允文允武的人才不少。但是遼東情況特殊。地處邊郡,形勢複雜。不但要防劉虞,還要防高句麗人。且陸路又有幽州阻隔,與青州往來只能走海路。這樣一來,想要全面開發遼東,把遼東打造成青州的大後方和糧倉。那就需要一位經驗豐富、足智多謀的能臣了。之前委任黃忠,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黃忠在遼東日久,熟悉情況。且他最屬意之人選荀彧,他又捨不得放其去遼東。畢竟中原正多事,正是用人之際。
荀彧聞絃歌而知雅意。眉頭一展一舒,笑道:“主公無須煩惱。某保舉一人,可為遼東太守。”
劉備聞言大喜,道:“文若快說,此乃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