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沒爹的孩子也能早當家。雖然諸葛玄一向比較疼愛侄子們,但對諸葛瑾,這諸葛家的長孫,卻是非常嚴格的。早早的就開始有意思的培養他了。
所以見諸葛瑾發問,也不覺得意外,便道:“月底汝兄弟幾人除服,吾意欲下月率汝等赴荊州劉使君處。不意下邳賊闕宣反,道路斷絕,不知何日方能恢復。因此而憂。”
諸葛瑾對叔父要去劉表那,倒是沒什麼意見。諸葛家自他父親故後,家裡大事便都是諸葛玄說了算。
至於諸葛玄的想法,他就覺得雖然諸葛家的一些故舊能幫得上忙。但一來是徐州牧陶謙年紀漸老,這兩年只顧享樂,不理政事。他不太想在徐州出仕。二來是天下亂紛紛的,好多人自身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想給諸葛玄安排個好位置,也挺難的。所以諸葛玄思考來思考去,覺得還是去荊州靠譜。那兒不但能避戰禍,還能與劉表兩人君臣相得,何樂而不為?
諸葛瑾便道:“可否從陸路而至荊州?”叔父的仕途,關係到未來諸葛家的存續,這是一個很重大的事情,不可以不關心。
諸葛玄嘆道:“陸道遠險,今天下紛亂,流賊山匪層出不窮。吾獨身一人尚畏,況有家眷乎!”
諸葛瑾便勸道:“叔父無須煩惱,陶使君必不會坐視下邳賊,小子料想,不久便會有捷報傳來。待得賊子伏誅,叔父再擇日啟程可也。”
諸葛玄心想,都離開荊州好幾年了,再不去,劉景升對我有沒有印象另說,只怕好位置都讓別人給佔完了。當然,這話他又不好和大侄兒明說,便道:“只好如此了。”
諸葛玄其實真的挺急的。沒看見幾個侄子這個月除孝服,他下個月便急吼吼的要帶著諸葛家搬家?不過事情就是這麼趕,能讓他有什麼辦法呢,只好等了。
諸葛玄正欲起身,忽然一個稚嫩清脆的聲音響起:“叔父大人,為何一定要去荊州呢?去青州不也挺好的嗎?”
頭上還梳著兩個總角辮的諸葛小亮說話了。
諸葛玄啞然失笑,當然是去荊州好啊,青州怎麼能比得上荊州……哎喲,青州!
腦中忽然響起一道驚天霹靂,諸葛玄便看了看可愛的二侄子。見諸葛亮一臉無邪的盯著自己看,便想道,亮兒打小聰穎,機智過人,且聽聽他如何說。於是便笑道:“來,亮兒,和叔父說說,你怎麼想到去青州的?”
諸葛亮便歪著頭想了想,道:“叔父經常和阿兄談及天下人物。常言劉青州乃世之豪傑。短短數年,便使青州大治,百姓殷盛。且聽說劉青州在青州開了好大一所書院,天下碩儒半數盡在彼處。有鄭康成,有盧子幹,有蔡伯喈,最最關鍵的,還有孔文舉呀。亮兒想去那兒求學。而且青州離家還近,什麼時候我們想家了,回來也好方便呢……”
十三歲的諸葛亮,絮絮叨叨的沒講幾句。諸葛玄便心動了。
青州有劉備坐鎮,不說是路不拾遺,基本上也是差不多了。在劉備的鐵拳之下,所有毛賊都被清掃得乾乾淨淨。治安環境,放眼天下,基本上可以說沒幾個地方比得上了。而且劉備治理有方,青州比起其他地方來,富得流油,聽說劉備還很大方,養士也好,養軍也好,慷慨得很吶。每年還花那麼大財力辦個書院,養那麼多“閒人”在書院裡吵架開噴。嗯,聽說劉備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憑自己本事,想出頭也不難吧?
諸葛玄越想眼睛越亮,但凡打工族,自古至今,沒人不想著錢多、事少、離家近的。諸葛玄也不外如是。青州得佔好幾條吧?你看治安好,薪水高,有了那麼多儒家大能,孩子們的教育條件看來也是非常優越的,而且青州治所臨淄就和琅琊挨著的。什麼時候想回老家祭個祖,也不用奔波幾千裡了,幾天就到了。這,這實在是太方便了,這到哪去找個這麼好的上班地方啊?自個怎麼就迷了心竅一心想去荊州,把青州給忘了呢?
諸葛玄越想越覺得諸葛亮這個提議靠譜,再看諸葛亮時,就越發的疼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