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 (2 / 2)

太后聞之啞然,無言以對。她當初強忍悲痛,選擇了在何進身邊煽風點火導致何氏覆滅的袁紹作為依靠,不過是覺得袁氏世代大族,枝繁葉茂,門生故吏無數,比起崛起過快而又根基單薄的劉備來,更顯得安全一點而已。她又不是神仙,哪裡知道袁氏子弟如此狼心狗肺。袁術就不說了,袁紹難道天家待他還不夠好?爵封列侯、位拜三公、兼錄尚書事。獨秉朝政、乾綱獨斷、荷以國事之重託!便是如此厚待,他亦辜負聖恩,毫不留情的棄洛陽而去,一路東向奪了韓馥的冀州,做他的“土皇帝”去了。本來朝廷就老的老,弱的弱,衰敗得不得了,袁紹這一去,又帶走一大批人,使得洛陽朝廷越發的冷清了。夜深人靜之時,太后又何嘗不恨。可是又有什麼用呢?她又如何肯去承認自己錯了?

天子繼續嚷嚷:“我就不信了,劉備等天下諸侯,哪個就還敢弒君不成?類董賊之暴臣,豈有二哉?”

天子胡亂發洩一通,終於累了,一屁股在矮榻上坐了下來,猶自氣鼓鼓的。

太后長嘆一聲,道:“事已至此,陛下打算如何做?”

天子茫然道:“不知道!諸侯已經不尊我命。前番聽了袁紹之言,因遼東之事又惡了劉備,而荊州劉表、益州劉焉處,又屢無音信,我亦不知如何是好了。”

太后沉默半晌,幽幽道:“今復召劉備來洛,可乎?”

天子剛才發洩一通,剛才的心氣勁早已跑沒了,又恢復原來那個拿不定主意的舊模樣,思前想後,最後道:“太僕趙卿已離京,奉旨和解關東,待其訊息傳來再作決斷罷。”

若是趙歧不負君命,能使諸侯罷兵並上貢錢糧,便沒必要再去求劉備了。去召劉備,就表示自己之前錯了。君王豈可輕易言錯?

若是趙歧無功而返,唉,還是去請劉備支援好了。實在是沒辦法的辦法了,好歹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父皇當年也還親口誇過他不是?

至於讓劉備率兵西向,還是算了吧。之前劉備討平公孫度這個叛逆,為國立功。自己卻聽了袁紹匹夫的,急忙忙要劉備讓遼東。因此傷了功臣之心。如今劉備聽不聽自己這個天子的還不好說呢。就算是聽自己的,自己心中的帥臣朱儁卻年老多病,今年開春已來,便一直在家休養。只怕是再也不能為朕出征了。讓劉備獨自徵西,什麼?別開玩笑了,沒個人看著,誰知道他劉備能幹出什麼事來?雖然自己說不怕他劉備挾了皇弟,但這也只是說說而已好不好!真出了這事,自己便只能哭了。可不能拿自己尊貴的性命開玩笑。天子如此想道。

太僕趙歧奉旨離了京,一路風塵僕僕先是到了冀州。北面的幷州他壓根就不打算親自去,只是派了個使者去傳達下旨意罷了。畢竟呂布和於夫羅,都不是什麼良善之輩。還是先把袁紹這邊擺平再說。

再怎麼說,袁紹與公孫瓚都是讀書人,有共同話題,袁紹更是一度曾在洛陽與自己同殿為臣,熟悉得很。這樣調解起來,也比較容易不是。

這個時候,公孫瓚與袁紹已經鬥了數陣。互有勝負。公孫瓚此時已經隱有退意。他率步騎自北而下,意圖速戰速決。奈何袁紹早有防備。公孫瓚本來就窮,軍隊不能久戰,因為糧草不濟。派人回幽州牧劉虞處催了幾回糧草卻也沒個動靜。久戰不下,公孫瓚就想退了。但卻不能讓袁紹看出來,只能死扛著。

這時太僕趙歧來了,說是奉旨調解。姿態也擺得很低。公孫瓚有了臺階下,心中長吁一口氣,立馬就同意了,先是寫了封書給太僕,向他大吐苦水,說是袁紹這個背信棄義的傢伙欺騙他這個老實人在先,並不是他要主動挑起戰端。然後又說自己願意遵守皇帝陛下的旨意,暫時不與冀州為難。向天子大表忠心之後,公孫瓚又寫了封信給袁紹,說:“趙太僕以周、邵之德,銜命來徵,宣揚朝恩,示以和睦,曠若開雲見日,何喜如之!昔賈復、寇恂爭相危害,遇世祖解紛,遂同輿並出。釁難既釋,時人美之。自惟邊鄙,得與將軍共同斯好,此誠將軍之眷,而瓚之願也。”

於是主動罷戰,引兵北退五十里。

公孫瓚既然服了軟,袁紹也不是個二五仔,不能抓著一直不放。要是他敢追擊,到時天下輿論紛紛,好名聲的他可受不了。於是便也引兵南歸。

太僕趙歧大喜,他也知道幽州苦寒,沒什麼油水,也沒去尋公孫瓚,只是跟著袁紹,一個勁的敘述故舊之情,然後就是裝可憐哭窮。說洛陽殘破,無以奉養天子,作為國之重臣,希望袁紹能慨然解囊相助……

太僕趙歧希望能先說服袁紹,讓離洛陽最近的袁紹先往洛陽支援點錢糧,然後他好再去兗、青、荊、揚、徐、豫等地……真是為難他一片赤膽忠心。

袁紹被趙歧一路煩得不行。不說答應,也不說不答應。又不想帶趙歧回鄴城讓他看到冀州繁榮景象,免得他獅子大開口。於是一路上,只是引軍緩緩而行。卻不知道,魏郡此時卻是風雨欲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