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 (1 / 2)

感謝書友天外貓王、等更耗青春、獅之心666的打賞。

數日後,有詔往青州來,詢問劉備,若舉兵,何人可為元帥之臣?劉備當即回覆天使,道朱儁朱公偉兩朝元勳,功業驚人,可為帥臣,自己則甘為朱公偉之副。

天使回朝,如實稟報天子。天子聞後,心中遲疑不定。朱儁在朕面前保舉劉備,劉備又向朕保舉朱儁,此二人,莫非私下有勾結乎?一念至此,天子坐都有些坐不穩了。朱儁元勳老臣,威望素著。劉備地方諸侯,執掌一州。此兩人要達成什麼協議……天子又在自己嚇自己了,他已經不敢再想象下去了。

又數日,天子忽臨朝,言西方情形不明,貿然舉兵,徒損國力,此議暫且擱置。朱儁忿然,道:“陛下不顧我漢家基業乎?”

天子淡然對道:“此天下非我劉氏之天下乎?朱公多慮了。”

朱儁第一次嚐到了熱臉貼人冷屁股是什麼滋味。散朝之後,這位老臣,氣得渾身發抖卻又無可奈何,於是當日便遞了表,稱病不朝。

訊息傳到青州,劉備於殿中默然獨坐了許久。其實他並不排斥做一個名臣,與天子、與眾臣齊心協力,中興大漢,然後留下一段君臣相得的動人青史。畢竟爭霸很累,也很有風險。可惜,天子不給他這個機會。也好,這次,天下人,包括自己麾下的諸臣,應該看清楚了朝廷和天子,是個什麼德性了罷?是不是非常的失望?到時自己動作再大一點,步伐再快一點,他們應該不會再明裡暗裡的勸阻了罷?

思緒翻飛,良久,劉備才長嘆一聲,獨自返回居所。以後,這大漢帝國的傳承,全靠自己了!劉備腳步,不禁又凝重了幾分。

後來史書把這一段描述得很生動:時帝為青州牧,建言起兵復涼。數臣附議而上獨不許。帝聞此,黯然垂淚,獨坐達旦。天下聞之譁然,於是人心歸於帝,以為帝乃大漢之終望也……

事實上也是如此。盧植、邊讓、鄭玄等一干老臣聞言皆是默然不語。但他們也不好多說,畢竟已經退出政壇,專心學術。至於孔融、荀彧、管寧、崔琰、簡雍等,皆忿然不已。在他們看來,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可惜天子不納忠良之言。餘怒未消之餘,也在心中暗暗思考,天子、太后如此昏暗,是不是換個皇帝會好點?

要知道,換皇帝的想法,已經不是士大夫們第一次的想法了。當年漢靈帝胡搞瞎搞,搞得天下民怨四起,以致有黃巾之亂,後來就有冀州刺史王芬與太傅陳蕃之子陳逸等人密謀廢帝以立合肥侯。結果這事沒幹成,事敗王芬自殺了。後來在前幾年,天下諸侯討董的時候,袁紹也與諸侯商量,迎立幽州牧劉虞為帝。道是國有長君,乃大漢之福。結果這事也沒成,一是袁術等人堅決反對,二是劉虞膽子小,死活不同意。

但是,換皇帝的想法,可是時常在士人們心頭泛起的。百姓也是如此。一如千年之後,百姓覺得某官不好,便會怨言,換成誰誰誰便好了。尤其是在董卓帶頭起了個壞作用後,諸侯們忽然發現,天子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尊貴不可侵犯的了,只要有這個能力,只要你強大到一定程度,想換個天子,說換也就換了……

話轉回來,天下諸州聞得天子否決了諸侯起兵西向的提議。吏民們真的是大失所望。沒有人會喜歡一個分裂的國家,可是這麼好的機會,卻被他們的皇帝給放棄。於是民怨沸騰,流言四起。在一片亂糟糟中,吏民們便在想,要是能有一個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最好還仁慈寬厚的天子來拯救大漢、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就好了。閒極無聊中,便掰著手指頭想,天下皇族,誰人能當此重任?

分封天下的諸侯國中,各皇族在歷次****中,死的死,逃的逃,更多的是在封國魚肉百姓。此等人忽略不計。那麼在地方實力派中,劉虞、劉焉與劉備這三人,便如同寶珠般引人注目。

劉虞的血脈最近最尊貴,他是光武帝長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而劉強當初可是皇太子,妥妥的皇帝后備人選;劉焉與劉備遠點。劉焉是孝景皇帝四子魯恭王劉餘之後,劉備則是孝景皇帝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至於光武帝,則是孝景皇帝六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當然,劉虞與劉焉運氣比較好,歷代都有人出仕,封賞不斷。至於劉備就寒酸多了,他家沒落已經百多年了。在涿縣,除了頂個宗親的名頭,基本上也就和普通人家沒啥大區別了。

不過眾人發現,這三人中,也還就偏偏劉備能力最強、名聲也好。最關鍵的是,他正值盛年,精力充沛。而不像劉焉、劉虞已經垂垂老矣。至於劉焉、劉虞之子,普普通通,不說也罷。

於是百姓們便開始思緒亂飛,想象著要是青州牧劉君侯成了大漢的天子,會如何會如何。不光百姓們如此想,便是官員們,心中也曾暗暗的有過這種念頭。什麼東西,都怕比較,也包括人。大家這一比較,壞了,劉君侯怎麼比當今天子厲害這麼多……

也就是天下局勢崩壞,人心思齊,也就是天子不修德政,於是,這麼一顆小種子,便暗藏在人們心底深處。若是再有風雲起,或許不知道什麼時候,它就會破土而出,生根發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