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 (1 / 2)

感謝書友隨風逍遙う、書友天外貓王的打賞。

初平三年(建安二年)夏六月,李傕、郭汜等將兵攻破長安,大掠數日。百官公卿自司徒王允以下死難者計有太常種拂、太僕魯旭、大鴻臚周奐、司隸校尉黃琬、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等大臣。至於吏民死難者,不計其數。

李傕等既破長安,於朱雀門詣兵逼迫天子。長安天子無法,乃使李催為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郭汜為後將軍;樊稠為右將軍;張濟為鎮東將軍……並封列侯。然後就開始論功行賞了,最後李、郭、樊三人共秉朝政,使張濟出屯弘農。為免張濟不滿,又遷其侄張繡為建忠將軍、封宣威侯。另使賈詡為左馮翊,欲封侯。賈詡力拒之,道:“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固辭之,於是又欲以賈詡為尚書僕射,賈詡又辭之:“尚書僕射,官之師長,天下所望,詡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縱詡昧於榮利,奈國朝何!”推來讓去,最後賈詡只接受了尚書一職。

自王允、呂布謀誅董卓,至涼州兵反,呂布出奔、王允身死。其間數月,關東諸侯雖知長安劇變,卻對此不聞不問。初,劉備在青州,聞涼州諸將反,嘆道:“涼州內亂,自顧不暇,若遣一上將,率精兵入關,則關中、涼州悉可定也。”

於是召群臣以及學院諸儒議此事。座中,劉備道:“諸君,今聞董卓死,關中亂。吾欲請旨天子,詔令天下諸侯率兵西向,一舉而定天下,可乎?”

諸人聞言大喜,這些人,雖然對先帝、對董卓恨之入骨,但對大漢卻仍有著濃烈入骨的情感。劉備此言,正合其意。若天子降旨,諸侯起兵,到時大漢將又重新一統,不復當下之分崩離析。眼見大漢輝煌可重現,諸臣紛紛表示贊同。坐間,荀彧道:“主公此意甚佳,若諸侯不應,當如何?”

劉備振衣而起,胸中豪氣頓生,睥睨而視,乃道:“諸侯不應,我當自請兵入關中!”

於是在劉備授意下,荀彧潤色的一篇奏章飛速傳往洛陽:“廣陽侯、青州牧臣劉備;前尚書臣盧植;前九江太守臣邊讓;博士臣鄭玄;北海相臣孔融等,稟奏陛下:國家既遭董卓,重以李、郭之禍,乃使忠良殘敝,長安隔絕,不知吉凶。是以臨官尹人,搢紳有識,莫不憂懼,以為自非明哲雄霸之士,曷能克濟禍亂!自起兵已來,於茲三年,州郡轉相顧望,未有奮擊之功,而互爭私變,更相疑惑。臣等並共諮諏,議消國難。請旨詔令諸侯,故相率厲,簡選精悍,直旨長安。以平禍亂,中興大漢!伏惟陛下明鑑。”

劉備又親書數信,使傳之冀州袁紹、幽州劉虞、公孫瓚、兗州曹操、荊州劉表等處。說明利害,勸說其等一起上表朝廷,說服天子。

奏表到了洛陽,尚書檯轉呈入禁中。天子一看,怦然心動之餘,又忽然想起今年年初時他曾留老將朱儁奏對。當時他便想以軍國之事託之以朱儁,誰曾想朱儁卻向他保舉劉備。自己心中稍有猶豫,便向母后請計,誰曾想母后一口否決。

當時母親之言猶在耳:“長安,可還有一位天子在,若劉備滅了董賊,挾了你弟弟,你待如何?”

想到這句戳心的話,天子便不免肝疼……

他便是知道劉備一片丹心,卻也不敢賭。貴為天子,雖然如今的大漢之主不像他父皇時那麼風光、那麼權勢無雙。可卻也比起他之前的歲月來,要好得多。最起碼,衣食無憂,還有宮中諸多美色任他享用。他不敢相信他的皇弟在長安做了天子許久後,會捨得放棄這一切。若是他的好皇弟,在關東將帥入長安後,大肆拉攏……

天子不敢想下去了,皇弟自幼比他聰慧,深得先帝喜愛,如今又在帝位上待了數年,自然不缺人擁護,若是其再得將士之心,到時以西伐東。為之奈何?別說諸侯到時肯定會支援自己,這話誰會信?

自古以來,爭奪皇權的失敗者,無一例外,下場都極慘。除了東海恭王強,可是他畢竟是自己主動放棄太子之位的,因為去就有禮,反而被世祖光武皇帝大肆加封其食邑。若是自己失敗了,只怕留給自己的,就是三尺白綾,一壺鳩酒罷?

天子遲疑了,猶豫了,退縮了。於是,他把此本奏章給壓了下來。可是沒幾天,荊州牧劉表、幽州牧劉虞、徐州牧陶謙、兗州牧曹操的奏章雪片般飛來。都是贊同劉備此論,欲讓朝廷興兵。天子想壓也壓不住了。於是只好大會群臣,以商其事。

劉備在青州,心中也不知道是什麼滋味,又盼著天子下詔,著令諸侯起兵。又有那麼一絲絲期盼天子放棄的念頭。

劉備此舉,不是譁眾取寵。他便是想借此舉,向天下人證明,他不是那種割據一方的諸侯,而是心憂天下的漢臣。若是天子有膽魄,詔令諸侯起兵西向,劉備便也決定了,一定盡起精銳,全力向西。剿平亂賊,討伐不臣,使四海歸一,大漢再興。若是天子面臨大好機會,仍然舉棋不定,退縮不前。那麼,天子將失天下人望。而他也算對大漢仁至義盡。從此將不再有絲毫顧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