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嗤笑一聲,道:“呂某再不濟,也不會與流賊為伍。”
張遼便道:“將軍所言甚是,只是我方勢小,還得多加提防。”
呂布深以為然。隔了會,呂布便道:“荀公達在此,不如向他請計。”
荀攸是整個寨子中最忙的人,行蹤飄忽不定,想找他還真不好找。好不容易在個沒人的地方把荀攸給堵住了。
結果荀攸一看是呂布等,臉便拉了下來,黑著臉道:“呂將軍有何事?”
呂布心想,這名士脾氣還真不小。不過我有底牌,於是滿臉堆笑,道:“久聞荀先生大名,呂某不勝嚮往之……”
客套話還沒說完,荀攸便不客氣的打斷了:“行了,呂將軍有事便直說罷,我很忙。”
呂布心中便不舒服了,名士了不起啊,老子手中劍不知斬了多少名士的腦袋。不過有求於人,便只好強笑一聲,道:“荀先生,呂某誅董之後,西出武關,便想前往青州,不意山中失道,流落至此。今單于好客,久留不放,雖感單于盛情,然上下將士,一心東返,往見劉青州。不知荀先生可否在單于面前,替我等美言幾句,好放我等前往青州?”
荀攸聽完,上下打量了呂布幾眼,道:“行,我知道了。”
說完轉身就走,隱約間,有低語聲傳來:“反覆之狡徒,也想往青州?”
呂布氣血強盛,六識過人,自然聽得一清二楚。當下差點就氣炸了。本來還想著日後同殿為臣,臨走時一塊把荀攸帶走呢。想不到他竟然是這種態度。換以前呂布這脾氣,早就抽出劍來,把荀攸剁成幾十塊了。
呂布氣完,又悲哀的想道,難道在世人眼中,我就如此不堪?荀公達如此想,其叔荀文若是不是亦如此?唉,完了,看來以後在青州的日子不好過嘍。
呂布鬱郁回到房間。又過了數日,毫不見動靜。呂布想道,不會荀攸沒把這事放心上吧?呂布倒是冤枉荀攸了。本來荀攸是不打算說的。做為一個正統的儒者,荀攸最恨的就是呂布這種武夫,反覆多變,輕義重利。呂布在董卓奪取政權,禍亂天下的過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極不光彩的角色。甚至可以說,荀攸以至於有今日,全是董卓、呂布間接所賜。荀攸簡直恨不得呂布就和董卓一塊死了算了。又豈肯幫他。不過,君子重信義,人無信不立。荀攸既然答應了呂布,便沒有不為其進言的道理。
結果於夫羅聽完之後,卻是半天沒說話。待荀攸走了之後,才喃喃道:“原來呂布你想去青州啊。”
又數日,復飲宴。座間,酒過三巡,呂布實在憋不住了。乃道:“多謝單于盛情,不過呂某已與劉青州約好,往投劉青州。今在此盤桓已久,不宜再拖。呂某決意明日撥營,率部前往青州。還望單于放行。”
於夫羅哈哈大笑,道:“將軍欲去青州,那是好事。劉青州允文允武,名震天下。我亦是佩服得緊哪,來來來,同飲此杯,祝呂將軍此去鵬程萬里!”
呂布聽了,放下心來,於是與諸人痛飲,喝得暈暈乎乎。
喝到差不多的時候,便聽得醉態可掬的於夫羅道:“呂將軍,我匈奴人,最服的就是你這種勇士,好漢!你太對老子脾氣啦,這才留你住到如今。”
“呂將軍、呂兄弟,我也不和你說見外的話。劉青州無論人品、本事,咱都是極佩服的,我也在困境的時候曾經想過要去投他。只是後來一想,劉青州麾下,多是些儒家子弟,一個個講究仁義道德的君子。聽說就是他手下大將,也是飽讀詩書。若是我去了,他們豈能看得起我這個粗人?與其去了,受排擠被閒置,還不如率了兒郎們嘯傲山林?”
“這幾****也在想,如今天下大亂,諸侯自顧不暇。此正英雄建功立業之時也。若呂將軍和我合作一處,大好河山就在眼前,任我等馳騁。以呂將軍之能,日後諸侯,又豈少得了將軍一席?劉氏式微,這天下,將會是何人之天下?”
說完,於夫羅便搖晃兩下,往案上一栽,沉沉睡去了。
呂布人醉心不醉,一聽完於夫羅所言,胸中一顆沉寂已久的雄心又頓起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