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戰火如荼的時候,臨菑城也是熱鬧非凡。青州牧府麾下工曹,最近正組織了一支施工隊,到處幫人裝修宅子。原因是劉備之前倡導的桌椅開始悄無聲息的風靡臨菑城。
之前在遭到一些頑固份子的抵制後,劉備在青州學院專門為此講了一堂課,題目有點大,喚作:“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劉備指出,儒學不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那麼就必將會被人們所拋棄、所淘汰。這三種觀點,不但是人類實踐和認知的一種發展規律,也還是人類自我提升的一種精神狀態。儒家從禮、仁、義到性善、性惡,再到天人合一,再到古文、今文之爭,再到格物論。這一發展脈絡,很好的闡述了以上三種觀點。
以後,在士子們不斷探索、不斷提升自我認知的過程中,源自周、孔的新的儒家理論,將會重新出現,以符合當時社會的需要、人們的需要。
劉備在談到桌椅的時候,說周公提倡明德慎刑、孔子舉張禮與仁。兩位聖人定規矩、明尊卑。告訴人們什麼樣的身份住什麼樣的宅子、出行用什麼樣的車、穿什麼衣服、用什麼規格的祭祀之禮……但在這些規矩的背後,聖人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社會秩序,以達到人人為公,天下大同的至高境界。但觀聖人言行,何曾有規定過大家怎麼坐?怎麼書寫?
聖人已逝數百上千年,其時並無桌椅。聖人又豈知此時有紙、有筆乎?是不是你們也要拒絕紙與筆,繼續捉刀刻簡?
所以說,這就是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下面,再談一談實事求是,實事求是的講,坐著椅子,伏案書寫,是不是要比跪坐著持帛或簡書寫要舒服多了?
…………
學院裡的幾乎全部師生,都聽了這一堂課。劉備的言論,給人的衝擊力是很大的。其實,很多士子,在平時的身體力行中,本身就是在實踐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三個觀點。只是他們沒有劉備總結得這麼精闢、這麼形象而已。
不說遠的,就說東漢的王充著《論衡》、張衡提出渾天說,不就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最好一種體現麼?
學院裡的學子,正是年輕大膽、銳意進取的年紀,三觀也還未遠遠形成。所以可想而知,劉備對他們的影響是有多大。
不管認不認同劉備所推出的新傢俱,最起碼,對劉備對儒學、對士子們提出的三個新要求,他們是佩服得緊的。於是,接下來,劉備開始在學院改造,他們選擇了默許。
除了向書院提供桌椅外,另一項就是要給學院的所有房子換窗戶。為什麼要換窗戶呢?因為之前大家都是跪坐,窗戶矮得很。現在大家坐高了,自然窗戶也要換一換。這樣一來,在防風擋雨方面,又要比以前改善許多。
學院這邊一弄完,工曹就有人來報,說城中也有人在開始使用桌椅了,還不少。劉備一笑了之。任何時候,都不缺少那種人。畢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嘛。他好歹也是堂堂的青州牧,自然不缺少擁躉。
當然,有商機劉備也自然不會錯過。指定工曹聯合工匠營,在城中創立一家高大上的傢俱店。打上青州工曹的標記,不求最好,但求最貴,專宰土豪。於是,一些商賈、小地主們,為了討劉君侯的歡心,用車馱著一袋袋的銅錢,前來採購。
然後買了一大堆回去,卻又發現與之前的房屋格格不入。於是,工曹又推出一項新的服務:室內設計和裝修。
就這樣,從漢時已出現、卻一直到唐、宋才大規模普及使用的“胡床”,就這麼在臨菑流行開來了。
青州牧府,劉備居所,這裡的新式傢俱比比皆是。太師椅、躺椅、圓凳、大餐桌等等。漢時是分餐制。劉備素來喜歡熱鬧,在外面就算了。在家裡,本來一家人就那麼幾個,吃飯的時候每人還一人一個餐桌。說實話,劉備早就受不了了。這次成功推出桌椅後,他就給家裡打造了一張大圓桌。吃飯不分餐了,帶著老孃,兩個如花似玉的媳婦,還有兩個可愛的女兒,一塊吃。
家中就他一個男丁,老孃慈愛,盧珻、羅耶珂對他百依百順,兩個女兒還不是阿父說什麼就是什麼?於是一切順利。當然,分餐制的好處,還是讓劉備給繼承了下來。就是使用公筷。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公孫平在關羽突然出現的時候,便已知道,完了。不過,襄平城就在前方,他又豈能甘心就此放棄?於是厲喝一聲:“列陣!衝出去!前方就是襄平城!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