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 (1 / 2)

呂布率軍出征的時候,這邊王允也沒閒著,畢竟他為官多年,政治手腕也算了得。連忙彙報天子,然後讓其下旨,拉攏韓遂、馬騰。希望借韓、馬之力,以抗涼州餘部。又遣使至段煨、徐榮處,說明厲害。言董卓已死,朝廷既往不咎,希望他們繼續忠於朝廷、忠於大漢。眾將紛紛表態,願為朝廷奉獻一切光和熱。

天子使者宣詔,拜韓遂為鎮西將軍、馬騰為徵西將軍,並令韓遂、馬騰所部向長安靠攏,準備隨時迎戰涼州叛軍。結果韓遂與馬騰受了職,韓遂自返金城,而馬騰卻繼續帶著人馬在郿縣看熱鬧。

王允聞訊大怒,卻又對這些跋扈的武夫無可奈何。只得按下怒火,打著小心思,準備渡過這一次反叛之後再來算總賬。幸好另外一邊傳來好訊息,徐榮與副將率部前來,聽從朝廷的調遣,段煨在華陰剿匪,亦有信來,言華陰事了,必率軍前來長安,聽候朝廷命令。聽到這樣的訊息,王允這才長舒了一口氣。

李傕、郭汜兩人盡殺軍內幷州人,方起兵,忽聞牛輔火併董越,旋又敗死呂布之手。段煨、徐榮等紛紛表態站在朝廷一邊……聽到這一連串不好的訊息,李傕與郭汜有些懵了,又連忙請樊稠、張濟過來議事。眾人聚在一起,合計了半天,也沒什麼好想法。董卓死後,牛輔、董越、段煨、徐榮等從兵力、官職方面來說,無疑便是他們的上司,現在帶頭大哥死的死,降的降,那他們還起兵造反幹嘛?這還有什麼意義?

可是這邊剛殺了好幾百人祭旗,當著數萬將士悲壯無比的咬牙發誓,一定要攻入長安,逮住王允、呂布,質問天子,為太師報仇。如今馬上就要反悔認慫,是不是不太好?

就在李郭等覺得眾無所依,正打算不要臉面,再往長安請降、乞求赦免的時候。他們的救星來了。有小校來報,討虜校尉賈詡到!

眾將聞言大喜,紛紛出帳相迎。

賈詡是大漢智商、情商指數都非常高的兩高人士。雖然不善統軍廝殺,但在眾將心中仍然威望比較高。

眾將出迎,只見賈詡身上乾乾淨淨,風采如故,身後跟著百餘將士,也是一臉從容。若不是眾將知道賈詡一直在牛輔軍中,還以為賈詡不是逃亡而來,而是前來訪友呢。看到賈詡如此自在,眾將心中不禁一鬆,這傢伙,逃命都如此從容,想來如何應對朝廷,也應該有法子吧?

於是諸人迎賈詡入內,以此事問策。賈詡面色淡然,靜聽不語,心中卻是暗暗道險,幸好來得及時,否則他們一散,自己也只好隱歸鄉里。到時朝廷真要清算涼州系,派個縣吏便能讓自己束手就擒。不能讓大軍散了,最起碼現在不能散!

於是賈詡一臉堅毅的道:“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其不合,走未後也。”

賈詡也沒長篇大論,只是告訴大家,現在就各自散去,搞不好都是朝廷的階下囚,到時生死皆在朝廷動念之中。還不如抱團取暖,互相壯膽,帶了大軍往攻長安。攻下來了,萬事大濟,人人得享富貴。攻不下來,到時再想逃命的法子也不遲。

李傕等一聽,覺得大有道理。於是聚眾將士謂曰:“京師不赦我,我當以死決之。若攻長安克,則得富貴矣;不克,則抄三輔婦女財物,西歸鄉里,尚可延命。”

於是四將結盟,奉賈詡為謀主,各率大軍晨夜西行。此時呂布未返,皇甫嵩尚在病中,於是王允便命徐榮率軍於新豐嚴陣以待。

兩軍相遇,也不閒話,拉開架勢就幹了一架。雖然四將人多馬壯,然則徐榮乃是軍中宿將,所部又是百戰精銳。而李郭樊張等部曲,見了徐榮帥旗,也縮手縮腳,施展不開。是以,四將這邊先敗一陣。

收攏敗軍,後退紮營,然後四將一臉憂苦,前來相見賈詡:“文和,此前先敗一陣,軍心不振,為之奈何?”

賈詡笑道:“無妨,我已有退兵之策!”

四將大喜,連道:“還請文和速速道來!”

賈詡也不賣關子,便與眾將說如此。第二日,眾將點齊人馬,鼓號齊鳴,復又來戰徐榮。徐榮聞得敵軍邀戰,亦點軍出營來戰。

出營方射住陣腳,便聽得對方敵營中齊呼:“涼州人不打涼州人!”

“徐將軍真欲趕盡殺絕乎?”

“我等非造反,只想入長安當面質問天子與王司徒!太師何罪!董氏何罪!竟禍及家小,夷人三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