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試圖說服管寧和邴原,誰知道這哥倆平時都不是那麼頑固的人,這次倒和劉備槓上了。把那套桌椅都還了回來……至於學院裡的議論,劉備一時半會倒顧不上了。
就在劉備在青州折騰的時候。涼州那邊,又出了新狀況。呂布在殺了董卓,又滅了董卓宗族之後。心憂涼州諸將,於是便勸王允赦董卓部曲,王允當初也打算這麼幹,到後來,卻又不肯幹了,理由竟然是“此輩無罪,從其主耳。今若名為惡逆而****之,適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這夠扯的了吧,說他們本來無罪,只是跟著董卓罷了,現在給他們扣上個惡逆的帽子來赦免他們,反而會使他們起疑心。於是便用這個理由,對涼州諸將竟不下詔書****。
這也罷了,董卓一除,王允的本來性格就暴露出來了。他性格剛強,嫉惡如仇,當初與董卓虛與委蛇,那是權宜之計。如今董卓既除,他便覺得無復患難,於是不管什麼事,態度都變得強硬起來了。史載是杖正持重,每乏溫潤之色,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換句話說,就是董卓一除,百官們沒了這個共同的敵人後,反而人心漸散,隊伍不太好帶了。
而王允素恨武人亂國,於是把呂布用完之後,就不太愛待見呂布了。一是呂布反覆,名聲不好。二是自己親手把呂布推到儀同三司、假節的這個高位,心裡面不太舒服。王允覺得呂布之徒,不過一劍客而已,如今驟登高位,簡直就是走了****運。呂布見王允態度改變,心中也是狂怒,若不是老子出生入死,你們這班鳥官,都還一個個的在跪舔董卓!現在董卓死了,就鼻孔朝天,看不上老子了?於是,兩人搞起意見起來了。
在一次朝會上,王允提出來,因為董卓餘部,大多數都是涼州人,要把涼州將校都免職。呂布就站起來大聲反對了:“涼州人素憚袁氏而畏關東。今若一旦解兵,則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義真為將軍,就領其眾,因使留陝以安撫之。”
王允則道:“不然,關東舉義兵者,皆吾徒耳,今若距險屯陝,雖安涼州,而疑關東之心,甚不可也。”於是竟拒呂布之議。
呂布氣得渾身發抖,大哥,現在兩帝並立,關東諸侯都已經奉了洛陽天子了,你還在操心怕疑關東之心。不說關東諸侯現在自相征伐,各為己謀,沒空搭理涼州。就是他們疑心你王允打算做董卓第二,他們又能如何?還能再次起兵來攻打三輔不成?絕無可能了!你作為三公,錄尚書事,總朝政的大臣之首,不解決眼前難題,反而去想遙不可及的關東,何其之蠢?
說實在的,呂布的建議從軍事角度來看,極為可行。涼州諸將此時正在觀望,你王允不以詔書宣撫就罷了,還要罷其軍。人家不聚軍自保才怪。若使皇甫嵩出面,總領大軍,涼州諸軍必定自安。皇甫嵩涼州武將世家出身,在黃巾之亂中統軍掃平黃巾,挽救了大半個帝國,威震天下。董卓之亂前,皇甫嵩亦在涼州領軍抗擊羌亂,威望素著。這等名將一出馬,可以說包括呂布在內,沒一個敢吭聲的,一等一的服氣。有了皇甫嵩鎮住場面,到時你想罷免誰,那還不是隨便你?結果王允硬是不聽。於是,惡果開始出現了。
五月末,天子有旨,大赦天下。當然,這旨意,也只能覆蓋三輔與涼州、西域等地。然後董卓餘部,派了李傕、郭汜幾個來試探,到長安來乞赦免。王允不知哪根筋搭錯了,竟然不肯。李、郭又在長安聽到坊間傳言,說要悉誅涼州人。於是大驚,慌忙出逃。
牛輔等聞,紛紛起兵造反,號稱要為太師報仇。時董越在黽池,引軍前來相助牛輔,董越兵多,威望素超牛輔。牛輔這時便犯了疑心病,這兩軍合作一處,到時聽誰的啊?董越兵多望隆,但我是太師女婿啊。行軍途中,兩人因事數有爭執,各不相讓。結果牛輔大怒,竟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一言不合之下,牛輔竟襲殺董越於營中,盡並其眾。
牛輔起兵時,段煨、徐榮這二個人卻很詭異的沒有附和牛輔,一同起兵,而是不約而同的和率軍到了郿縣的馬騰一樣,選擇了觀望。
李傕和郭汜在長安乞赦被拒,又聞朝廷要殺盡涼州人,心中冰涼的逃出長安城,回到自己部隊後,大怒。因王允、呂布皆是幷州人,於是忿怒幷州人,把自己軍隊中的幷州兒郎一個個的拖出來,盡數斬之。然後起兵響應牛輔,欲為太師報仇。
李、郭又傳信與張濟、樊稠,向二人說明自己在長安之所見所聞。張濟、樊稠聞之亦懼,於是亦起兵響應。頓時,整個涼州和三輔地區亂成一團。
關鍵時刻,王允也顧不上嫌棄呂布了,飛速派人相請呂布過府議事。沒辦法,皇甫嵩年紀大了,前陣子引軍攻郿塢,來回一折騰,現在正在府中養病。如今王允手頭,靠譜的戰將,也就只有呂布了。
於是,說了點軟話,讓呂布率眾出征,迎擊牛輔。呂布也知道此時情況危急,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於是也不矯情。便於數日後,整理糧餉,率軍出征。
先鋒將李肅於弘農與牛輔相逢,兩軍擺開陣勢,大戰,李肅不敵牛輔,戰十數合,竟被牛輔斬於馬下。呂布軍潰退三十里安營。
呂布聞李肅死,大怒,是夜,親率張遼、高順等劫牛輔營。夜盡三更,呂布等潛至牛輔營外,突然舉火為號,萬枝火箭齊發,牛輔營中大亂。
呂布趁機,翻身上馬,一騎絕塵,飛往牛輔營寨馳去。身後,數將緊隨於後。牛輔殺了董越,吞併其軍。卻又對董越餘部不放心。於是紮營時,分為前營和後營。前營為董越軍,後營為自己部曲。往日牛輔也是居於後營之中。因牛輔如此,後營將士不免就有些歧視前營董越軍。是以董越餘部心中暗暗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