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獅之心666、書友天外貓王的打賞。
涼州劇變的時候,劉備卻在青州埋頭當木匠。
有鑑於造紙術的不斷改良、印刷術的提前面世。青州市面上的書籍大增,更不用說青州學院的教學用書了。而青州工曹下面的匠作營,又推出一種類似於書籍大小的練習本,方便書院的學子們隨時記錄學院講師們的珠璣之言、完成課業或記錄自己平日裡的所思所悟。這種練習本,質量上乘,墨跡不滲不化,一經推出,便廣受歡迎。學院的學子在自己免費的份額用完之後,便蜂擁到集市上去大量購買,一時之間,竟然供不應求。
產品賣得好,導致的新問題又來了。
原來從古至今,人們記錄書寫,不是用簡,便是用縑。或捉竹簡而刀刻,或持縑卷而書寫。不過,簡重而縑貴,只有富貴人家用得起,這在很大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文化的傳播擴散。現在大量廉價紙張的出現,已經極大程度上緩解了這個問題。最起碼使得青州之內,便是貧寒之家,想要買幾本書籍,也不是什麼難事。不過在人們漸漸開始習慣紙書和練習本後,新的問題出來了。
此時人們不管是宴會、還是求學,只要是各種正式場合,坐姿便是正坐。一張蒲席,然後雙膝跪地,雙臀墊於腳後跟之上,雙手扶膝,身姿挺拔。這種正坐,從老祖宗那一輩一輩傳下來,一直到宋時,才被大量桌椅的出現給所替代。可以說正坐在鍛鍊人的氣質、尋求一種哲學上的形神兼備上,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劉備清楚的記得,在這個時代,孩子差不多大,在該啟蒙的時候,私學或家裡,就開始要讓孩子學習正坐了。以前書生們正坐,手持書卷或搖頭晃腦,或不停書寫。可現在不行了,方方正正的練習本,取代了笨重的竹簡,取代了長長的縑卷。再要拿在手上用筆書寫,這姿勢就相當彆扭了。可伏在書案前書寫是很舒服,可是時間一長,腰又累得不行。學子們一時之間不禁開始唉聲嘆氣起來。
劉備閒暇之餘,在學院內講了幾堂格物課,便敏銳的發現了這個問題。回去之後一想,胡床此時已經在軍隊中漸漸普及,那麼直接把唐以後漸漸開始普及流行的桌椅直接給弄出來,書院的師生們能不能接受?
其實在生活細節方面,劉備有很多的想法,可以推廣開來,去影響世人。之前他一直隱忍不吭聲,是因為他實在是影響力不夠,不足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面積去施行影響。如今他執掌一州,乾綱獨斷,是時候去做一些事了。
於是劉備便命人于軍營中拿來兩個胡床,便去拜會老師鄭玄。胡床,又稱交床、交椅。其實不是睡覺的大床,而是一種可以摺疊的小馬紮。用木頭和獸皮、布製成。最初在北地異族中盛行,匈奴、鮮卑等貴人狩獵、出遊時,便帶上這小玩意,累了便開啟來休息。因為只有貴人、首領可以用,所以有“第一把交椅”的俗語,來形容身份尊貴。後來南匈奴歸漢,這才便漸漸在中原開始擴散開來。
胡床因為它的便攜和舒適性,引起了一批貴族與士人的喜愛。有史記載,漢靈帝便好胡床。當然,這玩意自己在家或在外用用可以,但用在正規場合,似乎有些難登大雅之堂,於是士人儒生們,對此是不屑一顧的。反而是在軍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將帥們可不管這東西雅不雅,好用就行。行軍途中累了,用來歇息下;出去打個獵、釣個魚,累了用來歇息下……
話說劉備拎了兩個小馬紮就去見鄭玄。鄭玄作為此時青州的文人領袖,若把他給說服了,到時推廣新的桌椅,想必也簡單得多。
鄭玄此時,正跪坐於地,筆耕不輟,周圍散落了無數書籍。劉備在窗外見得鄭玄如此,心中不禁愧疚萬分,這才是用心做學問的人,比起他這個半桶油,差距豈止萬里?這麼大年紀了還如此勤奮,也難怪日後鄭學輝煌千年,而鄭玄得以配享孔廟。
畢竟上了年紀,書寫了一會,鄭玄便揉了揉膝蓋,顫巍巍的起身,輕輕活動手足,捶打腰部。忽見劉備立於窗外,便漫步出屋,笑道:“玄德既來,何不出聲。”
劉備行了一禮,亦笑道:“不敢出聲,恐打擾到老師做學問。”
鄭玄嘆道:“老嘍!到了此時,回頭一看,便覺昔日諸多論述不甚完美,於是只好親自刪減之。”
劉備道:“老師學貫古今,遍注諸經,仍如此專注於學術,弟子相差遠矣,自嘆不如。”
鄭玄看了看劉備,又搖了搖頭,這個弟子極其聰穎,可惜志不在儒學。如今身居高位,一身牽繫百萬青州士民之福祉,要想他有多少時間放在儒學上,只怕是更加難了。可惜了!鄭玄按下複雜的心緒,道:“玄德此來,可有何事?”
劉備便命隨從拿出胡床,擺在鄭玄跟前,道:“老師,不論其他,只論舒適性,此物比正坐如何?”
胡床鄭玄自然識得,他也坐過。於是一皺眉道:“此物自然要比正坐舒適,不過此物難登大雅之堂,玄德莫非欲在青州推行此物?”
劉備笑道:“當然不是!”他一想起與眾臣議事,大家一人坐一個小馬紮,圍成一圈,便忽然有種莫名的喜感。
鄭玄拿眼看向劉備,劉備便道:“弟子見老師與諸師生在伏案書寫時,時辰一長,腰膝便諸多不適。恐累及老師與諸師生身體,便欲改良胡床,使之適宜書寫所用。”
鄭玄哦了一聲,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