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高順二將引了二千精騎,飛馳至郿塢外,時董卓弟董旻在此,奉養老母。聞兵至,登城而視之,見是張、高二人。便道:“兩位將軍遠來何事?”
張遼欲賺城門,便曰:“奉太師詔而來。”
董旻見城外幷州騎一臉殺氣,而呂布未在,心中不禁存疑,乃道:“有請詔!”
張遼為之無言,高順在側,取弓在手,覷準董旻,便是一箭。董旻見風聲突襲面門,急忙撲倒在地。起來看時,只見那一枝箭釘入城牆之中,尾羽猶在顫抖不已。
董旻大怒,便見城下張遼大呼道:“我家主公已奉天子詔誅除****董卓!董旻!還不速開城門受死!”
董旻心中巨震,兄長被害了麼?若說別人謀害董卓,董旻肯定是不相信的,但要說是呂布下手,董旻便信了。為啥?這傢伙有前科,名聲不好啊。
此時,董璜奔了過來,道:“叔父,發生何事?”
董旻咬牙道:“呂布匹夫勾結朝臣,害了你二叔,如今又使幷州兵馬來攻打我郿塢!”
董璜頓時便慌了神,急得團團轉,道:“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董旻怒罵道:“怕個球!速召家兵族人上城協守!只要守住此處,到時我涼州兒郎率精兵前來,定要血洗長安城,殺個天翻地覆,為兄長報仇!”
董璜聞言,這才驚喜過來,對啊,董卓女婿牛輔統軍鎮陝,長安周圍又有董越、胡軫、徐榮、樊稠等各率軍隊鎮守一方,等他們知道叔父遇害的訊息,必定會起兵相抗,到時自己與族人便可得救了!
於是便從董旻言,復奔下城牆,召家兵與族人堅守之。
張遼與高順見賺不了董旻,只好強攻。郿塢乃董卓精心準備的後路,城牆高大堅固,與長安城相彷彿,內又廣聚珍寶,積穀三十年儲,當時董卓曾有言,事成則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之言。可見郿塢之固。兩人攻了一陣,奈何兵少,急切見不得下,只好罷兵,使人回長安報與呂布定奪。
信使方走不走,忽然又有一支軍來。張遼與高順出營視之。卻見皇甫二字帥旗迎風飄揚。原來皇甫嵩領車騎將軍後,便封鎖四門,捉拿董黨,一時之聞,內外震懾。長安既定,王允又使皇甫嵩引軍攻打郿塢,務要將董氏親族一網打盡。於是引兵至此。
以皇甫嵩之威名,引軍往郿塢下一部,董旻便知不好了,長嘆道:“噫,今死矣。”
果然,皇甫嵩蒼勁的聲音遠遠傳來:“裡面的將士聽清了!某乃車騎將軍皇甫嵩是也!董賊暴虐,禍亂社稷,罪無可赦,今已伏誅!天子有詔,除董氏族親外,餘皆不究!爾等還不速速開啟塢門,以迎王師!”
董旻一聽皇甫嵩所言,便知不好,要壞事。於是扭身就跑,想先入塢內軍營,率族兵奉老母家眷出逃。
城上涼州兵卒聞皇甫嵩之言,不禁大為意動。畢竟董卓已死,而皇甫將軍又奉朝廷詔書而來,聽誰的不是顯而易見嗎?正欲言降,忽見董旻轉身飛奔下城。一涼州小校見此,咬牙道:“匹夫也有今日?”便彎弓搭箭,射董旻於地。
董旻性暴寡恩,無殊功而位居左將軍、獲封鄠侯,軍中早有不滿,全靠董卓威名強行壓制,董卓既死,董旻立時便遭橫死。時也,命也。
本來還在猶豫的涼州將士一看,得,董太師的親弟董將軍都被自己人給射死了,那還說什麼,降吧。於是城牆之上,董氏族人與涼州軍頓時殺作一團。而皇甫嵩見狀,大手一揮,城外諸軍一擁而上,號稱萬歲塢的郿塢立時陷落。
皇甫嵩將兵入塢,在降兵的指引下,盡搜董氏親族,不分男女老幼,押至塢外,盡數殺之。時董母高年九十,行至塢門,老淚縱橫,乃道:“乞脫我死!”於是即時斬首於塢門處。
皇甫嵩在外,使牙門將抱名冊監斬,除董旻被射死,董璜死於亂軍外,其餘董氏族人,無一遺漏。
皇甫嵩又使兵大搜塢中珍藏,最後得金三萬斤、銀九萬餘斤,其餘錦綺紈素奇玩等,積如丘山,更不用說糧草了。統計罷,皇甫嵩便著令軍士裝車,一併載至長安入國庫。想來,這筆意外之財,足以讓天子與群臣們歡喜不已了。臨行,又使軍縱火燒郿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