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cloud146的打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真不是一句虛言。想要培養符合自己政治理念的後備力量,想要培養未來治理帝國的各類人才。教育,就一定要狠抓。
在教育方面,劉備有很多文章可做。當年他就有想法,但一來人微言輕,二來戰事頻繁,不得空閒。如今他總算是執掌一州,在青州地面上,有了獨一無二的發言權。而青州也被他梳理了一番。那麼,之前的種種想法,便可以漸漸施行開來了。
這個年代的教育,官學與私學並行。在某種程度上,私學更加盛行一些。地方上,一個有真才實學、有名望的碩儒,是會被無數人景仰,然後拜在門牆之下的。這是特殊的教育傳承所造成的。因為,經與傳,你有書本還不行,還得要老師為你講經,所謂傳道、授業、解惑是也。
每本經書,每個大儒的理解又不一樣。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有影響特別大的通儒,便形成了儒家學派。像鄭玄,一生窮經皓首,注遍六經,字數百萬。這等人,因為對經傳的理解,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程度,所以有無數計程車子追隨。
沒有老師為你講解,你就是家藏無數書,可能讀一輩子也不知道是否正確。是以,漢時遊學之風大盛。找個好老師解惑,再找無數同門交流。然後一路領略山川之壯色,開闊眼界胸襟,這才是提高自己的不二法門。
而劉備,昔年因緣際會,提出格物論,提出知行合一,當時可謂石破天驚,震驚儒學界無數大能。從而引發無數人跟風研究。這些年以來,雖然劉備不再專注於學術,然則他儒家格物派宗師的身份卻是註定了的。
如今,以他格物學派的理論奠基人、青州牧的身份,於稷下學宮故址,發出吶喊聲,欲召集名儒賢士,不限流派,稷下論儒。此訊息一出,天下沸騰。就連袁紹與公孫瓚大戰的訊息都被忽略了。
青州牧府,劉備正意氣風發,與諸臣道:“吾欲於青州,設立大學,差人尋訪雅儒名士,同講於青州。諸君以為如何?”
不待眾人回答,劉備又雙眉揚起,笑道:“除了五經博士外,其他諸子百家之傳人,亦可於此講學,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面向天下諸州學子招生。如此一來,四方士子必然雲集我青州。到時衣食住行,必然會帶動我青州繁榮昌盛。待得大學內五經博士,名儒賢士鹹至,然後再限制入學名額,實行收費,於此一項,我青州財政每年還有大筆進項……”
荀彧越聽眉頭皺頭越深。有點跟不上自家主公逸興紛飛的思緒了。大學,其實就是太學,主公想幹什麼?太學除了朝廷可以設立,地方什麼時候可以這樣幹了,以為改個名就行了?
除了五經博士,還要尋訪諸子百家,以百家爭鳴?
還要限制入學名額?
還要以教育來賺錢?
除了荀彧,其他人也是聽呆了。劉備這思維,天馬行空的,想一出就是一出,他們還真有點跟不上。
劉備噼裡啪啦的說了一大通,意猶未盡的停下來,卻發現堂下群臣一個個的皺著眉頭,劉備心道,教育產業化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啊,這都不能接受麼?於是笑道:“諸君可是有異議?”
荀彧上前一拱手道:“主公,太學乃是國立,地方如何能冒然使用太學之名?豈不是僭越了?”
劉備輕笑道:“太學如今也是徒有虛名,聽說兩京的太學如今都空蕩蕩的,名存實亡。我立大學,也是欲為國家儲材……”
見荀彧黑著一張臉,便又道:“是我想得不妥了,既然如此,便喚作青州高等學府罷。”心下卻是有些不以為然,本來還想建立世界上的第一所大學呢,名字都想好了,就叫青州大學,不過既然荀彧反對,那便換了算了,沒必要為一個名字與股肱之臣鬧意見。
荀彧又道:“主公為國儲材,其意甚佳,此乃我青州、我大漢之幸也。”
劉備面上不動聲色,心中被人稱讚,卻是極舒服的。更何況,誇讚之人,是荀彧。誰曾想,還沒有美多久,荀彧又話風一轉,道:“主公,為何學堂設立五經博士還不夠,要再設百家講堂?須知我大漢自世宗皇帝以來,便是獨尊儒術!”
此話一出,管寧等一票人都站了出來,打了雞血似的,一個個開始嚷嚷道:“主公,為顯儒學之尊、儒學之純,不宜在學府再另設他科!”
“臣以為不宜……”
“臣以為……”
於是,輪到劉備臉黑了。這幫傢伙,平時機靈無比,一涉及到道統,卻又偏偏固執得要死。劉備真的想拎著這些傢伙的衣襟大聲質問他們:你們知道什麼叫綜合性大學嗎?光讀個死書有毛線用?專業細分才是正途好不好?不然怎麼培養未來的專業性人才?
爭吵了大半天,誰也沒說服誰。搞到最後劉備火大了,罕見的發了脾氣,一腳踢翻案几,怒道:“此乃吾命,諸君欲抗命乎?”
荀彧肅容朝劉備一躬到底,然後朗聲道:“義之所在,寧死不從!”
崔琰、國淵、管寧等瞬間嘩啦一下,就站到荀彧身後去了。劉備一看,就連簡胖子也站到荀彧那邊了,劉備又好氣又好笑,戟指著簡雍:“你……你!”最後卻是什麼都沒有說出來,碰到這些不怕死的頑固份子,劉備也無可奈何,只得一拂袍袖,氣沖沖的從後堂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