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並不知道他的發小曹操把他的鐵桿小弟王匡給氣死了。就算知道了,他也沒時間生氣。他此時在孟津,正面對董卓的大軍而頭疼。
董卓也不願意再拖了,他派遣的先頭部隊已經入了長安,在收拾廢棄的宮室了。遷都迫在眉睫,若不把袁紹這塊近在眼前的牛皮糖打疼打怕,遷都之時,袁紹必定渡河來糾纏不休。到時走走停停,拖得袁術、劉備兩軍齊至,那就完了。
於是董卓決定跑路之前,一次性把袁紹打服了,讓他不敢尾行騷擾。至於袁術和劉備,還遠著呢,等他們到洛陽,自己已經到了長安了。洛陽就是讓給他們,也無所謂了。
滿朝的公卿等了好幾個月,袁紹就在河對面,卻遲遲不能渡河,而其他諸侯,也遙遠彷彿在天邊。什麼討董,雷聲大雨點小罷了。失望的公卿們,又漸漸沉默起來,開始臣服董卓了。沒有辦法,董卓最喜歡說的就是:不服,行啊,我有刀把子。公卿百官們總不能說你有刀把子,我有天靈蓋。慷慨赴死的有,但絕對不是他們。再說了,他們的君主不一樣一句話都沒有說?那麼,就這樣罷,到長安去就到長安去,好歹長安也曾經是大漢的帝都。雖然破落了。
董卓召集除了派遣出去對付袁術、劉備以外的諸將,以及精銳部隊,親自為帥,渡河而擊袁紹。渡河之日,大河之上,百舸爭流,旗幟如雲,甲士如林。刀晃晃,槍明明,號鼓聲催雲。袁紹在孟津,見了這架式,心中就知道,不好了。董卓盡起其眾來了。
不過袁本初也算是見識過大場面的,知道不能怵了,不然自己軍隊必然士氣低落。於是也召集諸軍,于帥臺撥劍高呼道:“董卓不仁,殘害百官,囚虐天子,倒行逆施,人神共憤!我等大漢忠義之士,世受國恩,豈肯有負君王?今董卓提兵來犯,凡我漢家兒郎,必當奮勇擊之!傳我令,殺賊一人,賞萬錢!擒殺董賊,賞億萬錢,封萬戶侯!兒郎們,隨我殺敵!”
這一下,士氣全起來了。將士們也不怕袁紹許空頭支票,太后與弘農王在河內,大家可是清楚得很。
袁紹率眾到了河邊,開始反擊了。各種投石車,往河中亂轟。隨著巨石落下,一道道水柱轟然升起。河岸旁邊又有許多鹿角木柵,前後各有丈許寬的數尺深坑,裡面注滿火油。木柵後面,一道低矮的土牆,在土牆後面的,是一排排準備多時的弓手。掩護弓手的,是訓練有素的槍兵和刀盾手。
袁紹對河防,那真的是下血本了。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是以把河岸一帶防線,打造得幾乎固若金湯。
董卓大軍渡河,快到對岸時,終於受到了阻擊,在讓人牙酸的擊發聲中,投石車把一塊塊巨大的石頭憑空拋起,劃出一道弧線,然後往河水中落下。所有人都在將令之下,趴伏在船中,包括董卓在內。沒有人能夠在巨大水浪的衝擊下,還能夠在船上站穩。
雖然石塊十不中一,但也有那種倒黴蛋。巨石落下,砸在船首或船尾還好,大不了船毀而已,人亦或還有救。若是砸在中間,便是連人帶船,砸作兩段,俱沉河底,餵了魚蝦。
董卓陰沉著臉,把鋼牙咬得死緊死緊的。涼州精銳,都是他的心頭血啊。還沒有與敵交鋒,便死在了這裡。董卓聽著不時傳來的慘叫聲,心中怒火中燒,思道,袁紹小兒,若抓住了你,看老子如何炮製你。
老董不是個好脾氣的人,但對麾下,還真是比較愛護的。還沒到岸就有戰損,心中自然是不痛快。
就在這時,船底傳來了一聲微震,到岸了。董卓精神大振,長嘯一聲,便跳了出去。嚇得身邊親衛忙團團圍住。董卓出來之後,哈哈大笑,獰聲道:“袁紹小兒,老子來啦!”
說罷就作勢欲衝,忽然董卓目光一掃,見天空中一大片烏雲飛來,不由暴喝一聲:“不好,擋箭!”
話音方落,便聽見呼嘯聲不停如雨般落下。董卓與親衛們雙手持刀,揮舞個不停,尤是如此,亦死了數個親兵。董卓拄刀在地,喘了幾口氣,胳膊都酸了。這短短數十息,袁紹這混球也不知道讓弓手射了多少輪箭矢出來。董卓環眼一掃,見河岸上到處都是屍首,心中大痛。怒罵道:“王八蛋,都不知道躲箭嗎?”
董卓氣極,看到旁邊河灘有一小舟,虎步騰騰便走將過去,雙臂扣住小舟中間船舷,兩膀一較力,竟然硬生生把這小舟給提了起來,走到軍前一扔,道:“眾將士,抬舟以為盾!老子就不信了!”
眾將士聽令,一隊一夥的,開始結伴行動起來,大船搬不動,這種獨木小舟還是沒有問題的,就這樣,大家藏在船後,掩住要害,發一聲喊,便往河岸衝去。頂著投石車和箭雨,在丟下無數具屍體後,瞬間便衝到了鹿角前。董卓一看那深坑,便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袁紹見狀,連聲大呼:“放火,放火!”
於是火星落入坑底,火油被引燃,沖天火焰便燒了起來。
董卓見狀,道:“憑這小小火溝便也想擋住老子?休想!”
於是便令將士將之前拿來當盾牌的小船置於坑上,而後讓大軍踏船而過。漫天火焰熊熊而起,擺明了就是去送死,誰人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