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既勝,便率軍還。於洛陽城外,鼓吹而入。使洛陽城中,無論長幼尊卑,鹹使以聞此大勝。公卿上下,無不懼之。
挾此大勝之威,董卓驅兵盡徙洛陽人數近百萬口於長安。洛陽之民戀鄉不願遠離者,皆被殺之於市,更有頑固老者自、焚於室,種種慘象,令人聞之淚溼衣襟。驛道之上,車駕連綿百里,哭聲不絕,感天動地。
而虎狼之士於道旁往來驅馳,虎視眈眈。若有敢私下匿逃者,立斬之。董卓又恐百官富戶惦記洛陽繁華,於是下令斷後之將李傕,待百姓公卿遠離之後,在洛陽縱火焚城。
沿途因為準備不充分,糧食不夠,董卓也不去管,他只負責自己的部隊以及百官公卿還有天子的口糧。於是路上飢餓一起,便更生事端,眾人更相蹈藉,各自殺戮寇掠,以至於積屍盈路。
董卓又想既離洛陽,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便使牛輔引兵發掘帝陵以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寶。以後諸侯軍中設摸金校尉,敗壞風氣,自董卓始。
離洛陽數十里處,嚴顏正著令全軍不停加速:“快!快!”
他隱匿在伊闕關,趁機襲了關後,便一直遣斥候在洛陽附近遊弋。主公劉備有令,若是洛陽有變,董卓入長安,則一定要提前入洛,保住洛陽城,不讓董卓毀壞帝都。
這****得報洛陽城哭聲震天,百姓拖家帶口自城門洶湧而出,便知道,董卓開始驅趕百姓離城了。於是便留千人守關,自引四千精兵飛速往洛陽城而來。
李傕在城中,眾將走後,止餘他一人引二千兵集結在宮殿處,等會放火,就從宮城開始。說起放火,李傕便激動不已。這麼大一個城,這麼一個帝都,這麼富麗堂皇的宮殿,將毀於他之手,想想就讓人全身顫抖。
李傕在嘉德殿上,一會兒這裡摸摸,一會兒那裡看看,最後一屁股坐在龍椅上,龍椅寬大冰涼,四方無靠,但李傕卻只覺一種無法言語的奇妙感覺自心頭升起。太爽了!
李傕帶了人馬,在宮城中來回掃蕩,可惜,珍寶皆被董卓早就搜刮得一乾二淨,而宮女,不是隨天子西遷,便是被軍中將士強行擄走。李傕走來走去,只覺這巨大宮殿,竟如鬼境一般空寂。就是他這般粗人,也不禁心生寂寥。
洛陽大亂的時候,劉備正在成皋與呂布、徐榮相拒。呂布自投董卓之後,雖為董卓信用。然則涼州軍將,多不喜其人,私謂其反覆之徒,必有二心。是以明裡暗裡,多有排擠之意。呂布驍武之人,感覺極為敏銳,豈有不知之理。可是此事,好像似乎真的做得有點不靠譜,所以呂布想辯也辯不了,沒辦法,就這樣罷。後悔也沒啥用了。
往日裡呂布自負其勇,卻不得不天天跟在董卓屁股後面,做他親衛大將。說得好聽是心腹,說得不好聽,不過是個親軍頭子。比起他在丁原處執掌大軍,威震一方來說,差遠了。要說呂布心中不爽那是假,可是事已至此不能回頭,丁原已死不能復生。所以還是老老實實的跟著董卓混吧。
本來呂布也就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誰曾想這次董卓竟然派呂布引五千兵至成皋,助徐榮守虎牢關。呂布大喜,雖然只有五千兵,雖然只是個副將,但也足夠了。呂布頓時精氣神又不一樣了。猶如煥發人生第二春。
是以劉備看到呂布的時候,這傢伙正引了兵,往來馳騁,耀武揚威,不可一世。不過劉備也暗自讚歎這傢伙賣相真的好。呂布本身長得就極為英武,這金甲獅盔,蜀錦披風,腰間玉帶,背後得勝杆,掌中方天戟,胯下赤兔駒,嘖嘖,怎麼看怎麼好。
要不是劉備極度鄙視呂布人品,他指不定也要在呂布身上動心思了。可惜不管是此時還是後世,劉備的價值觀與呂布嚴重相違背。兩人天生犯衝。那麼沒辦法,就只能打了。
虎牢關下,呂布引兵出關,往來陣前搦戰,大聲道:“呂布在此,誰敢戰我!”
關上徐榮見狀,大搖其頭。他也不知道主公怎麼把這個桀驁不馴的傢伙給派了過來。派誰都比呂布好啊。這不呂布一來,就要爭功。徐榮說要守,呂布偏要攻。並振振有辭:“徐將軍此言差矣,若我也擋不住劉備,天下何人可擋其軍之鋒銳?若我敗,我看也別守關了,反正也守不住。不如棄了關,直奔長安尋相國。”
呂布自負到了極點。當然,他也有本事自負。至於棄關,也不是他隨口亂說。因為董卓遷都已經在進行中了。若是他敗了,再在此長守也沒有意義。因為後勤補給將會變得格外困難。等到糧盡了再撤,還不如趁早先撤呢,反正留給劉備的,也將是一座空城。
徐榮拿呂布沒辦法。於是便任呂布施為。當然,暗底裡也免不了有一看呂布成色的想法,最好是在劉備鼻子底下碰一鼻子灰。這樣呂布就會老實了。
呂布如此囂張,關羽見了,鼻子都快氣歪了,立馬閃出門旗,拱手道:“主公,某願戰之!”
劉備也正欲見這一番龍虎鬥,便允了,只道一句:“雲長小心!”
關羽也不多言,策馬提刀而出,直取呂布。呂布見有一將出陣,也不細看,便抬頭看天道:“來將通名!”
關羽罵道:“背主之賊,河東解人關雲長前來取爾首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