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度一知道關東諸侯起兵討董,第一反應不是幫忙。不管是站在關東諸侯這邊,還是站在舉主董卓這邊,他都不選。而是和心腹柳毅、陽儀密語道:“大漢要完了,這船要翻了。我們商量下,這地方山高皇帝遠,我要不自立為王算了?”
柳毅勸道:“主公,自立為王恐不可為,自立為侯即可。”公孫度一想也是,要自己自立為王,只怕要為天下人所罵,畢竟這還是大漢的天下。搞不好關東諸侯就要掉轉槍頭一致攻打自己了。反正這塊地盤自己說了算,為王為侯又有什麼區別呢?
當然,自立為侯也是要講究一個名目的。不久,“祥瑞”出現了。襄平延里社有人發現一塊大石頭,長丈餘,末端有三小石為之足。於是有人進勸公孫度:“此漢宣帝冠石之祥,而里名與先君同(延里社,公孫度父為公孫延)。社主土地,明當有土地。”
這話真夠牽強的。不過,有個藉口就行了。公孫度正欲行事,故河內太守李敏看不過,便上門來勸了:“使君意欲何為?欲背漢自立乎?若如此,恐為千夫所指矣,公可速止!”
公孫度正是春風得意之時,此等逆耳之言,豈能聽得入耳,於是大怒,撥劍道:“卿欲以身試我劍乎?”
李敏也曾為二千石高官,大陣仗見過不少,豈懼公孫度,更何況他性格本就火爆,見公孫度竟然威脅他,便猛的一下站了起來,雙目怒視公孫度道:“我豈懼死乎?不欲見使君遺臭萬年爾!”說完,拂袖而去。
竟然說我會遺臭萬年?哇呀呀呀呀呀!公孫度氣得三尸神暴跳,七竅內升煙,又不好在自己府中殺人。於是狂喊一聲,一劍把書案砍作兩段。又喚過郡尉,著令明日出兵,抓捕李敏。
回家李敏一想公孫度那紅著眼珠子惡狠狠的模樣,後背冷汗都出來了,完了,公孫度這傢伙要瘋了,算了,還是跑路吧,自己死了無所謂,別連累了家人。於是率了家小,連夜潛逃,等公孫度派兵追時,李敏已經自遼水入海了。
公孫度怒髮衝冠,把李敏家祖墳都給刨了,李敏父冢,更是剖棺焚屍,又逮了李敏親族,滿門誅絕。尤不解恨,自度李敏入海,必自青州登陸,於是發大兵越海,擊青州東萊等處,搜捕李敏。見無所得,乃止。於是收東萊諸縣,設營州。
郡中諸官吏見李敏都被公孫度弄得家破人亡,更是戰戰兢兢,生怕自己哪裡惹公孫度不滿意。對公孫度的命令,哪裡還敢抗拒半句。於是公孫度便選了個良辰吉日,在襄平城效外設壇郊祀天地,又立漢高祖與漢世祖之廟拜祭。於是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孫延為建義侯。詔告天下。歷史上的公孫氏,自公孫度起至公孫淵,三代人獨據遼東近五十年。
劉備聞訊,哭笑不得,關東諸侯,一個個的都只敢默默發展勢力,而不敢自立。就是董卓自己任命自己為相國,他也還知道走下程式,逼著天子給詔書上蓋個大印好走完程式。公孫度竟然敢自立為侯,自命為牧,還追封其父。這膽子也真夠肥的。真是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啊。不過公孫度眼光不錯,他敢這麼幹,是看到了中原戰火連綿,不管朝廷也好,諸侯也罷,一個個的,都沒有精力來管他。是以才得以成事。不過,卻不能讓你好過了。
於是劉備修書一封,發往公孫瓚,託請師兄有空時就去“照顧”下他的本家公孫度。至於“照顧”到什麼程度,劉備讓公孫瓚自己看著辦。
這日,劉備接到書信,於帳中大笑,道:“董卓敗局定矣!”
原來當初劉備率三軍迎接太后時,著張飛與嚴顏各自分兵伊闕關、大谷關。後來劉備率黃忠、關羽等至酸棗會盟,卻仍留張飛等隱匿兩關之外山谷之中,而後著令其見機行事。
卻說張飛在大谷關外,每日遣斥候探聽訊息。這日見數萬步騎出大谷,便著斥候遠遠跟隨,最後探得明白,乃知是胡軫率眾將南征孫堅。張飛摸著下巴琢磨了半天,最後還是放棄了率軍襲胡軫後軍的誘人想法。胡軫所部乃涼州精銳,又兵多將廣,自己勢單力薄,別在此處折兵折將了。莫若取了大谷關,到時胡軫若回軍,嘿嘿,嘿嘿。
想得明白,張飛便召集所部,道:“兒郎們,幹活了。”於是著令麾下製作旗幟,打出胡軫旗號,大搖大罷的出現在官道上,一行五千餘眾,緩緩向大谷關而去。漢軍衣甲一樣,張飛倒也不怕大谷關守將發現。
張飛帶了人馬到了關下,叩關。大谷關守將訝道:“胡將軍方去,怎麼又返回來了?”於是登關一望,關下黑壓壓的數千人,正不耐煩的在鼓譟叫罵。
一員雄健小將,正在關前席地而坐,見守將露面,頓時站了起來,大喝道:“關上的,快點開關門,讓老子進去!”
大谷關守將做夢也想不到,這支軍隊是敵人。因為己軍方出關而去,怎麼會有敵軍出現在關下?他只是好奇,為什麼己軍又回來一部分了,於是高聲叫道:“將軍乃是何人,為何去而復返,可有胡將軍將令?”
“你問個球!老子姓甚名誰你還沒資格知道!老子領了將軍口令,軍中糧草不濟,老子率兄弟們回來搬運糧草的!”叫罵的正是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