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王匡與袁紹兵臨河內,對河南虎視眈眈。董卓亦自心憂不已。他數面受敵,兵力實在不濟,若袁紹等人渡河,洛陽城中局勢只怕立馬就要城頭變幻大王旗了。
老董是個粗人沒錯,但他也知道自己犯了眾怒,朝中諸公心懷鬼胎一個個的不配合,京師之外又有無數人起兵反對,這天下亂成一鍋粥,他也是徹底抓瞎了。
這個時候,李儒便出來獻策了:“主公,不若以打促和。先以主力迎擊袁本初,勝上一陣之後,再以高官厚祿誘之。不愁袁紹、王匡不上鉤。”
董卓聽了,一想,對呀。孃的,把你們先打得屁滾尿流,好讓你們知道老子涼州鐵騎的厲害。到時大不了再讓你袁紹做個三公之位,大家一同共掌朝政。難道你袁紹還不肯?你聯合諸侯反對老子,不就是想攬權嘛!
旁邊賈詡聽了李儒所言,心中冷笑一聲,什麼餿主意,都已經撕破臉皮圖窮匕見了,袁紹等人會退讓嗎?縱然袁紹退讓,其他諸侯答應嗎?劉備、曹操答應嗎?已經是不死不休之局了!涼州鐵騎再天下無雙,也不見得是諸侯的敵手,主公敗了。賈詡雖然心中早就判了董卓死刑,卻閉上雙眼,不發一言。
他之前來洛陽時,曾出一策,讓董卓交好洛陽內外公卿百官,收斂涼州兵馬暴行,等徹底把皇帝、朝政掌握在手中之後,再奉國家以討天下。如此潛移默化之下,數十年之年,董氏君臨天下,也未嘗不可。可惜董卓未聽,只圖眼前一時快活。結果導致如今之局面。真是鼠目寸光啊,豎子不足與之謀。既然如此,自己也要考慮後路了。賈詡暗暗想道。
董卓等商議已定,便使大將牛輔率精兵五千,兵出平陰,準備渡河。王匡在河內,聞董卓兵出平陰,大怒,道:“董賊不束手就擒,安敢出兵耶?”於是使從事韓浩率泰山兵為先鋒,兵進河陽,扼守河陽津與孟津兩大渡口,以拒涼州兵。
王匡字公節,乃泰山郡人氏,起事以來,於家鄉募得泰山精卒近萬。牛輔在南岸,遠遠探得北岸泰山兵嚴陣以待,蓄勢待發。自度不能敵。於是心生一計,於平陰徵發百姓,詐作將士,又多豎旗幟,於河邊連營紮寨。作出一副大軍源源不斷,欲從此處渡河的假象。而後自率精銳連夜潛行,陰從平縣渡河至泰山兵後。
韓浩正著令大軍嚴加守備,把器械都佈置在河岸,只待涼州兵渡河,便投石車、箭弩、火油等諸般手段齊上,讓董卓兵吃不了兜著走。卻哪裡想得到,敵軍自身後殺到。
牛輔在泰山軍後,發現泰山軍後營幾乎不設防,不由獰笑一聲,揮動大刀,回首喝道:“兒郎們,是該讓他們見識我涼州男兒武勇的時候了,給我殺!”
牛輔一聲令下,數千精騎捲起一路煙塵,直往泰山軍大營撲去。韓浩聞得大地震動不休,回首一望,只見數千鐵騎迎面撲來,一股殺氣凝而不散,直衝天際,知道不好,連聲嘶喊:“敵襲!迎擊!敵襲!迎擊!”
泰山軍剛剛反應過來,如雷般的蹄聲便已經把他們淹沒。涼州鐵騎一瞬間,便衝破營門,直入大營之中,來回砍殺。韓浩見自己麾下慘叫著被涼州騎兵一個個砍翻在地,不由目眥盡裂,瞋目大喝道:“董賊!哇呀呀呀呀呀,氣死我也!”
於是翻身上馬,取了兵器就要出戰。麾下親兵勸道:“將軍,董賊勢大,不若收攏將士,先走湛城,待主公援軍抵此,再作計較。”
韓浩大怒,道:“吾豈肯拋將士而全己身?今日我必與涼州賊不死不休!”於是一鞭抽在馬股上,坐騎吃痛,一躍而出。自家主將去拼命,親兵們自然只能隨著。
韓浩出了中軍帳,著令左右道:“掌我帥旗!”此時營中已經亂作一團,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泰山軍被涼州兵殺了個措手不及,正四散而逃。忽見自家主將帥旗高高飄起,不由自主的竟往帥旗匯聚。韓浩收攏敗軍,只復得殘軍二千餘,韓浩心中欲哭無淚,思道,主公以家鄉子弟託我,我今日敗北,有何面目回泰山見父老?
於是大喝一聲,率眾徑往涼州兵殺去。
牛輔率了騎兵,來回鑿穿砍殺數次,只殺得殘肢斷臂一地,鮮血淋漓滿身。尤有不足,見還有人引兵反抗。眯著雙眼舔了舔嘴蜃,道:“眾將士,隨我去取此兒頭來。”
麾下轟然應諾。
牛輔率騎繞了一圈,到得韓浩近前,望見旗號,不由怪笑一聲,道:“還料營中主將已遁走,不料還在此處。不錯不錯,有膽識,且留你個全屍好了。”
韓浩聞言,肺都快氣破了,把劍一指,喝道:“好賊子,竟敢偷襲我大營,拿命來吧!”牛輔聞言,雙眸兇光一閃,道:“給我殺!”
泰山接壤青州,此處的漢子,一個個彪悍勇武,乃此時上好的兵源地。泰山兵與後來的青州兵、丹陽兵,都是同等級的存在。可惜王匡新募之兵,缺少訓練。戰陣之上,更講究的是團體配合。這種新兵蛋子,又如何是久歷沙場,屍山血海中成長起來的涼州兵的對手?
泰山軍防守得雖然有模有樣,但一來成軍不久,二來剛才被涼州兵一陣好殺,已經殺得膽怯。未幾,泰山軍便漸漸不支,牛輔見狀,仰天狂笑,一把長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飛,每一刀下去,血肉橫飛,慘叫連連。泰山軍見牛輔狀若瘋魔,不禁心中大懼。也不知是誰先嗷的一聲大叫,扔了手中武器掉頭就跑。於是就如多米諾骨牌一般,引起連鎖反應,大軍頓時崩潰,一個個四散而逃。
牛輔見狀,也不去追,率了人把韓浩團團圍住,道:“那將,可速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