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亦知劉備難敵,卻硬著頭皮道:“若我等見劉備便走,豈不是墜了我西軍名頭?日後主公得知,亦為不美。”
郭汜便勸道:“我觀劉備兵多將廣,且劉備深通兵事,冒然交戰,折損我涼州兒郎的性命,主公才會震怒。且從我退,主公若怪罪,我一力擔之。”
李傕道:“阿多(郭汜小名),我豈是此意。也罷,先避劉備之鋒芒,來日再作計較。”
於是董卓軍緩緩而退。
敵軍既退,劉備也不追趕,此時劉恪等聽得動靜,登高而望見劉字大旗,喜道:“主公至矣!”於是引軍自山中出。
兩軍會合,喜不自勝。吳匡等人一路逃亡而來,物資匱乏不說,精神上還飽受磨難。如今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許多人竟情不自禁哭泣了起來。
劉備拜見了太后與弘農王。何太后自入宮中,養尊處優數十載,何時受過這等顛沛流離的苦,此時雖然神情激動,然則精神狀態卻不大好。反而是弘農王,自幼不在宮中,這番長途跋涉,雖然瘦了些,但整個人看上去健壯不少,雙目也開始明亮有神起來。
劉備等奉迎何太后與弘農王入關,沐浴更衣用膳後,何太后強作精神,勉勵劉備等人幾句,實在是支撐不住,便退入房中沉沉睡去了。
數日後,休整一新的大軍,在劉備的率領下,緩緩往酸棗而去。臨行前,劉備撥兵兩千,仍留葉蛟守轘轅關,劉備執其手道:“將軍且替我看好此關,若董賊來,還請將軍替我拒之。”
葉蛟還以為劉備要帶自己走,轘轅關留他自己的親信呢,想不到劉備如此信任自己。激動之下,不禁拜道:“末將必不負主公所託!”
劉備笑而納之。數日相處,他自然知道葉蛟性格。謹慎膽小,本領平平。若是說帶他去關東會盟,到時要與董卓真刀真槍的拼,只怕他是不願。劉備從來不願強迫他人。強扭的瓜不甜。既然葉蛟明裡暗裡表示自己願意留在轘轅關,索性便遂了他意。讓他在此關過他的太平日子。
至於為什麼相信葉蛟,因為葉蛟和吳匡一樣,都是倒黴的大將軍何進的舊部。當年黃巾之亂,大將軍何進遣將守洛陽周邊關隘,因此派了葉蛟來。此人雖然謹慎,卻很是能審時度勢,到時董卓與關東諸侯打起來,董卓不敵而西遷。葉蛟便自然知道該怎麼做了。
卻說孫堅在長沙,這日收到封秘信,便率了大軍北上。此時劉備已走,荊州之兵,唯孫堅最精。所過江陵,忽有人報武陵太守使者至,孫堅攬書一觀,原來荊州刺史王叡與武陵太守曹寅不合,武陵太守懼,便偽造朝廷文書,捏造罪狀,請孫堅收叡殺之。孫堅收到此書信,正合心意。雖然明知有詐,卻欣然從之。原來前番孫堅、劉備、王叡等合兵討長沙賊時,荊州刺史王叡便輕視孫堅,覺得他以武卒而登高位,因此待之無禮。孫堅剛好也是憋了一肚子火。
於是孫堅便遣軍討軍資輜重,曰:“兵久戰勞苦,所得賞,不足以為衣服,詣使君更乞資直耳。”
王叡不疑有他,乃道:“刺史豈有所吝。”於是欣然大開府庫,請孫堅兵自入視之,有什麼拿什麼,搬空為止。
兵入城中,王叡忽見孫堅,不由疑道:“兵自求賞,孫府君何以在其中?”你不在城外留守,和一幫老兵跑到府庫來幹嘛?
孫堅從懷裡拿出書信,對道:“被使者檄誅君。”
王叡大驚,乃道:“我何罪?”
孫堅面無表情,道:“坐無所知。”
王叡又羞又惱,不意今日為莫須有之罪所害,他見孫堅虎視眈眈,不願為兵家子所辱,竟自殺於府中。
孫堅盡收荊州之兵,由是軍勢大振。一路北上至南陽。復又請見南陽太守張諮。張諮聞孫堅到,出城相迎。孫堅獻之以牛、羊之禮。第二日張諮便回請孫堅,兩人於宴席之上談笑風聲,好不快活。
酒酣耳熱之時,忽有一人闖了進來。
感謝書友冰邪灬魑魅的打賞,謝謝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