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讓等人還在想著要不要與大將軍何進拼個魚死網破的時候,訊息又傳來了。州郡守令,開始逮捕他們的親屬了。
這下張讓、郭勝都不再猶豫了,一個個怒罵何進忘恩負義反覆小人。心中卻下定決心要與何進玉石俱焚。
不得不說,中官們冤枉何進了。何進壓根就不知道,是袁紹自己發文書,詐稱是何進的命令……這頭豬,就這樣把何進生生的推入了火坑。而何進還不知道。
於是中常侍們商量來商量去,想到一個好辦法。不過,要具體實行,還得到他們熟悉的地盤,皇宮之中。不過他們已經讓太后給趕出來了。要再進去,嗯。大家都把目光盯在張讓身上了。
張讓之子張奉,為太醫署令,娶何太后之妹。所以說張讓與何進還是親家。這也是之前宦官們一直不太相信何進會對他們下狠手的原因。
不過到了現在,也顧不得什麼親家不親家了。自己小命要緊。於是張讓一回家,就把兒媳請出來,納頭就拜,涕不成聲。兒媳嚇了一大跳,忙伸手去扶,卻怎麼扶不起來。
只見張讓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道:“老臣有罪啊,罪有應得啊,如今太后把我們這一把老骨頭都趕出了宮中。本來應該回老家過日子的。只是思來想去,我們累受皇恩,如今一走,就一輩子再也不能進宮了。想起太后和天子,心中實在難捨。請兒婦幫個忙,稟告太后,讓我們這些老骨頭,再入宮一次,最後看一眼太后和天子,然後回去,就是死也無憾了。”
張讓不愧資深影帝,這一番表演,讓兒媳也不禁淚如雨下,便立馬和孃親舞陽君說了,舞陽君又和太后一說。何太后畢竟是女人,一聽張讓這話,又想起中常侍們以前的種種好處來,也不禁情動。於是又特旨召張讓、趙忠等人入宮。
這些傢伙,便各抄了兵器入宮。宮中張讓等人經營幾十年,一進來,便如魚得水。大將軍何進什麼時候來過,說了啥,見了誰,任何風吹草動,一清二楚。
這日,大將軍何進見了太后,又為中常侍之事,被太后數落了一通。心中正生悶氣。行至宮門處,忽聞身後有一中官道:“大將軍留步,太后有請。”
何進以為太后又有事要議,也不疑有他,便隨此小宦官一路前行。至嘉德殿,小黃門道:“太后在殿中相候,大將軍請罷。”
何進一推殿門,走了進去。便見殿門一下子就被關住,再看殿間,哪裡有妹妹的身影,只有張讓、趙忠等人面露猙獰,各執兵刃。
何進心道不好,扭身就走,哪裡還來得及,殿外早就有人守住。何進知道高聲呼叫也是無用,便怒視張讓等,喝道:“汝等意欲何為?敢謀我,不怕夷三族焉?”
張讓一聲怒笑,道:“大將軍不早就對咱家親族下手了嗎?既如此,咱家亦有何懼哉?”
何進一愣,這尼瑪說什麼呢。正想質問,卻又見張讓責道:“天下憒憒,亦非獨我曹罪也。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和悅上意,但欲託卿門戶耳。今乃欲滅我曹種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內穢濁,公卿以下忠清者為誰?”
誰要滅你種族了?飯好亂吃話別亂講啊,何進大怒,正欲再辨,卻見一道寒光呼嘯而來。可憐大將軍,竟被閹宦斬於殿中。滿腹籌畫皆成畫餅。
何進至死,也不明白,為何宦官們說自己要滅其親族,自己沒這麼幹過啊?死得真冤……
張讓等既斬何進,便一不做二不休,書詔令前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少府許相為河南尹,以此來替代何進親信袁紹和王允。
時尚書檯盧植在值中,得詔書,心中存疑,何進剛剛任命袁紹和王允,怎麼又反覆了?於是心中大疑,道:“請大將軍出來共議之!”
等待盧植的,卻是宮牆對面扔過來的一個人頭,然後一個聲音在宮牆裡面道:“何進謀反,已伏誅矣。”
盧植再看腳下人頭,正是今日入宮的大將軍何進。閹豎竟敢擅殺輔政大臣,盧植大怒,於是發警,又差奴僕飛報府中。
時何進部將吳匡、張璋等在外相候大將軍,得聞大將軍何進被害,大怒,便返營中,引軍來攻。途中遇虎賁中郎將袁術,袁術得訊,亦大怒,與吳匡等一道引兵而返。至南宮,見宮閣皆閉鎖。上有中黃門持戈而守。
宮門難以攻破,袁術惱怒,見天色漸暮,性子上來,便也不管不顧了。著人堆薪於九龍門下,引火燒門。攻破宮門,袁術引軍如潮水般衝了進去,見尋不著張讓等,又使兵燒東、西兩宮。欲以此威脅張讓等出來。
張讓等人把措手不及的何進一下子就斬了,正是得意洋洋的時候,覺得天不絕我。哪裡肯出來。於是便一起去見太后,說大將軍反了,帶兵攻打宮殿,並縱火燒南宮和尚書檯。火勢快要燒過來了,大家快躲一躲亂兵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