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 (1 / 2)

劉備跟著送了喪,又發現沒人管他了。光祿卿既不要他去署中報到辦公,朝廷也不下旨讓他返回駐地。他也不想現在就打報告說要南返荊州。於是他就這麼心安理得的在京師待了下來。

或許是上天有感天子駕崩,這些天一直雨水不斷。劉備也就懶得出去。他此時在京中,也吸引了不少目光。於是便也想保持低調。

按慣例,他應該去拜訪大將軍何進和三公。但劉備視何進為冢中枯鬼,而昔年待他甚厚的長者劉寬、楊賜皆已離世,唯獨一個認識的太尉劉虞,也是外鎮。實在是不好去見,否則被人腦補成兩人勾結就不太好了。見了司徒、司空,唯獨不見太尉,也不好。索性便一個也不見了。想必居喪期間,也無人敢說他失禮。

關羽、張飛兩人在京師更是沒甚熟識的人,劉備不出去,他們也就跟著宅在家裡。只有荀彧,這幾天,天天在外面。劉備知道他世家出身,交遊廣闊,還有個侄兒荀攸,為大將軍座上客,於是便也不去管他。反正文若出去了,也是自己的耳目,有什麼風吹草動,都會向自己彙報,何樂而不為?

荀攸府中,叔侄二人分席而坐。窗外絲雨綿綿,天光甚暗。室內燭火通明。荀攸道:“叔父,劉玄德待汝如何?”

荀彧捧茶輕啜一口,道:“劉玄德不愧海內名士,於學術上每有真知灼見,治政統軍,亦見不凡。我與他,相處甚歡。”

荀攸沉默良久,道:“叔父,回來罷。”

荀彧眉頭輕皺,反問道:“為何?”

荀攸道:“先帝駕崩,而新帝繼位。天下權柄皆在大將軍之手。如今大將軍已然決定清掃閹宦,整齊天下邪亂。我等士人無不仰首期待。叔父之才,十倍於我。天子登基,朝廷自有一番新氣象,正是用人之際。若叔父為朝廷所用,不出數載,必與劉玄德並駕齊驅也!叔父何故自甘為其門客僚屬耶?”

在荀家,荀彧閉門不出,屢拒朝廷徵辟之時,大家還很高興,以為荀彧是在養望。結果他卻選擇了入劉備幕府。劉備雖然為海內所重,但畢竟年輕資淺,名位不高。在族中還是有不少意見的。覺得荀彧屈才了。不過限於當時天下紛亂的形勢,又欲借劉備之勢以避中原之禍。故此才隱忍了下來不說。

如今,荀家人見那個喜歡亂來的皇帝漢靈帝已經駕崩了。而天子繼位,大將軍何進重用士人。又覺得到了他們士人大施拳腳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大將軍何進要清掃宦官,清掃完之後就正好是論功行賞分蛋糕的時候,位置不多,誰手快,誰能力強就歸誰。荀家後起之秀,一為荀彧,一為荀攸。荀攸已被大將軍何進所徵辟。可更出色的荀彧,卻還跟著劉備身後混,這就有點不大好了吧?

若是荀彧也為朝廷所用,不出數年,他們荀家必然又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於是,族內老人便在年初就屢發書信與荀彧,只不過荀彧沒有理會,也沒有讓劉備知道罷了。

如今荀彧隨劉備入京,荀攸又受命,勸一勸這個小叔父。

荀彧聽完,眉頭一挑,似笑非笑的問道:“公達,你也覺得大將軍能清掃閹宦,朝廷能有一番新氣象?我輩士人能一施胸中抱負,共襄太平盛世?”

荀攸沉默不語。

荀彧見荀攸不回答,便又喝了一口茶,道:“看來你還算清醒,未曾讓我失望。主公進京之前,與我有言,京師之局面,已成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勢。不過世間萬物,總是由盛轉衰。天下人皆知大將軍欲清掃宦官。宦官寧不知焉?而大將軍負天下人望,卻一拖再拖,猶豫不決。其中變數實在太多,只怕難以竟全功。公達,我亦持此論。你以為如何?”

荀攸良久,嘆息一聲,道:“大將軍以袁本初四世三公,能得豪傑用,屢聽其言,已著人徵外鎮入京。董卓兵屯上林苑,丁原兵屯孟津。橋瑁兵屯城皋……大將軍掌洛陽禁兵,袁本初為司隸校尉,司隸與京城兵權皆在二人之手,欲誅一閹宦,反而依賴外鎮,我大漢這是怎麼了?”言語見不勝唏噓。

荀彧聞言,也不禁黯然。

良久,荀彧長嘆道:“公達,我觀京師是非之地,居大不易,你,還是見機行事罷。若有事,可往盧尚書府,我與主公皆在此處。”

荀彧叔侄二人在密談的時候,盧植府中,劉恪也在和兄長劉備說話。“十一郎,你在軍中,能掌握多少人馬?”

劉恪道:“五哥,我聽你之言,在軍中善待士卒,從不扣人軍餉,故麾下卒士皆願效死……”如今他身為一營司馬,手底下也有著一班鐵桿兄弟。

劉備聞言,看著這個成熟了不少的小十一,不禁笑道:“好!好!老十一,你且聽我言,如此如此……”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