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然記得曹操那日來見他時的憤怒:“玄德,大漢亂矣!大將軍優柔寡斷,袁本初智淺無謀,心胸狹窄,欲誅宦官,竟一意孤行欲召董仲穎入京。我與盧尚書、鄭公業等苦勸無果。若董卓入京,必然為禍京畿!”
劉備從曹操口中得知,袁紹終於說動了何進,下定決心徵調外鎮入京。那日蹇碩欲害何進不成,卻把何進給激怒了。
何進怒火沖天,本來還想著自家外甥上臺了,你們表現得聽話就看情況稍微網開一面,想不到蹇碩這般大膽,竟然想害自己。若不是潘隱,自己只怕是要追隨天子於九泉之下了。
何進把這事一想,知道勸動妹妹何太后和何苗,只怕是有難度了。那素性就自己單幹了。何進也知道,京師禁軍受宮中影響太深,搞不好閹宦們挾持太后和皇帝,搞個矯詔出來,自己就完了。於是,外鎮兵便成為不二之選。
當然,何進也充分考慮了其他人的意見和情緒,並沒有讓董卓直接率兵入京。只讓他駐兵在郊外,隨時聽調便可。
何進的意思是,讓一枝兇名在外的涼州兵在京郊,保持對太后和宦官的恐嚇威脅,讓他們不敢輕舉枉動即可。且他也怕董卓勢大難制,又著大將軍府掾泰山王匡回郡徵發強弩兵;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兵城皋;武猛都尉丁原屯孟津。不是沒想起過劉備,不過何進還是覺得,這種事,用穩重的熟人,比較安心。劉備還是太年輕。
如此,何進覺得大事定矣。
於是環顧左右,磨刀霍霍,這第一把刀,砍向誰呢?
出乎世人的意料,大將軍的屠刀沒有第一時間砍向宦官,而是砍向了同為外戚的董氏。董太后撫養皇子劉協,世稱董侯,董侯乖巧,為先帝所喜,若不是嫡庶的問題,早就被立為太子了。或者,先帝活得更久一些,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和手段來謀劃這件事。可惜先帝英年早逝。一切美好願望皆成畫餅。
原本想著劉協登基後,再能讓董家富貴數十年的董太后,心中自然不忿。而天子登基,何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輔政。國事盡付於何氏之手,董太后心中自有不平。她每欲參干政事,便被何太后輒相禁塞。
董太后是什麼人?先帝在時便屢屢干預朝政,唆使先帝賣官求貨的人,又是什麼好相與的?更別說現在貴為太皇太后了。見自家兒媳對自己不復之前恭敬了,便口出怨言,道:“汝今輈張,怙汝兄耶?當敕驃騎斷何進頭來!”
你現在囂張不全靠你兄長何進嗎?我叫我孃家侄子驃騎將軍董重弄死何進,看你還怎麼拽!
其實就是一句發洩式的賭氣話。結果不知怎麼就傳到了何太后的耳朵裡。何太后一聽大驚,怕大兄何進不知道而著了董重的暗算,於是又急忙派心腹告訴何進。
何進本來正一心想對付閹宦呢,結果突然就得了這樣的訊息。不由大驚。本來何進與董氏也沒什麼仇怨,帝位之爭已經水落石出,自己已成為最後贏家,所以他也沒有必要更沒打算著去踩一踩董氏,畢竟同為天家外戚不是。
誰曾想,自己沒這打算,那董重居然想在自己背後捅冷刀子!真是忍無可忍。要是自己領兵在前,身後卻被放冷槍,這是要自己死無葬身之地啊,好狠辣的董氏。好,你不仁便別怪我不義。何進狠狠的咬牙道。
太皇太后沒想到自己一句氣話,給家族帶來了覆滅的命運。何進與三公及弟弟車騎將軍何苗等人一同上奏天子:“孝仁皇后使故中常侍夏惲、永樂太僕封諝等交通州郡,辜較在所珍寶貨賂,悉入西省。蕃後故事不得留京師,輿服有章,膳羞有品,請永樂後遷宮本國。”
太皇太后董氏自入宮後,被先帝尊為孝仁皇后,稱永樂宮。故此何進稱其為永樂太后。好狠的招,董氏丈夫畢竟不是皇帝,她兒子才是皇帝。所以她被何進說成是蕃後不得留京師,要把她趕回封國。她丈夫死了,兒子死了,一個老太太,孤苦無依的。再趕出宮去,讓她如何是好?
感謝書友江湖過客,,,,,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