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夏四月,丙辰日,天子駕崩於南宮嘉德殿,壽三十四歲。從此結束了他放蕩且又胡作非為的一生。天子在最後的時光裡,終於下定了決心,以皇子協舉止端莊有威嚴,遺詔託心腹中常侍、上軍校尉蹇碩,讓其聯絡朋黨,立庶子劉協為帝。
蹇碩受了遺詔,他又素與何進不睦。且天子駕崩,西園軍與大將軍所領之兵日後總得爭出個老大來,否則誰吞併了誰還真不好說。
於是蹇碩便與眾心腹宦者謀,欲先誅何進而後再立新帝。不然何進不除,想立劉協便只是一個笑話。於是蹇碩便著人相請大將軍入宮商議天子喪事。何進接報,不疑有他,便輕車簡行,獨自入宮。卻不知道嘉德殿外,西園勁卒早已蓄勢待發,只待一聲號令,便要刀斧相加。
何進一路進了宮中,匆匆而行,忽然看見蹇碩帳中司馬潘隱迎了上來,此人素來與何進有舊,何進正想開言打個招呼。卻見潘隱瞪著自己,一雙眼睛飛快的眨著。臉上表情嚴厲古怪。沒風沙啊?何進這個念頭剛過,突然便心中一涼,一個不好的念頭自心中泛起。不由大驚,於是向潘隱點點頭,返身就走。
出了宮門,奪馬就奔,飛馳入營,而後引心腹兵卒入屯百郡邸,也就是各郡國地方駐京辦事處。這裡宅院府第眾多,易守難攻。到了此處,何進才安下心來,一邊稱病不出,就是天子辦喪事也不參加,一邊卻飛快書信與袁紹等心腹謀臣,讓他等來商議大事。
蹇碩見何進躲入軍營不上當,知道事情不好辦了。省時度勢之下,覺得自己無法同時抵抗士人、外戚兩大集團。為了自保,在百官奏請太后,請皇嫡子劉辨靈前即天子位時,蹇碩選擇了一聲不吭。
戊午,皇子辨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董太后為太皇太后。大赦天下,改元為光熹。封皇弟劉協為渤海王。封后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一同參錄尚書事。因皇帝年幼,於是何太后臨朝,著大將軍何進與太傅等一同輔政。
劉備得知天子駕崩,也不禁一陣黯然。天子這撒手一去,大漢就正式進入分崩離析的亂世了。主弱臣強,放在哪一個年代,都不是什麼好事。
著令三軍舉喪後,劉備便率著荀彧、關羽、張飛等人打算入京了。他本來以為沒自己啥事呢。結果朝中掌禮儀的官員沒有忘了他。天子駕崩,一般外臣及王侯無旨不得入京,在郡國自己舉哀即可。但劉備不是外臣,他雖然駐軍於外,但職務卻是東中郎將,名義上屬於九卿之一光祿勳所管轄。妥妥的中都官,而不是地方官。是以能得入京。
入京做什麼?參拜新帝,然後哭靈。天子駕崩乃是國喪,規格制度講究得很,什麼時候舉喪,什麼時候下葬,什麼人能來哭靈,什麼時候哭,什麼時候停,一板一眼,出不得絲毫差錯。
《禮記》曾有言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當然,那是之前帝王死了沒有建造陵墓的原因,故此要這麼久。秦漢以來,天子一登位,還活得好好的,就開始建造自己的壽陵了,秦始皇、漢武帝,兩個人的陵墓更是造了幾十年。所以殯葬的時間大大縮短。
天子駕崩,棺槨用的是黃腸題湊,身上穿的是金縷玉衣。陪葬品就更不用說了。怎麼著氣派怎麼著來。
至於服喪,漢文帝遺令簡葬短喪,規定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日,纖七日,共三十六日後臣民可除服視事。到了東漢,歷代皇帝又屢屢改動,漢桓帝時令刺史及二千石者行服。其他人就算了。
其實,不管官府如何規定,準或者不準,大多數人都服三年之喪。不管是為博取名譽也好,獲得眾人讚美也罷。服喪數十年的也大有人在。
劉備雖然已經徹底融入到這裡,但他也是第一次遭遇天子駕崩,這禮儀繁瑣得讓他頭疼,不過還好,他只需要按照引導官的說法,照葫蘆畫瓢即可。其他的,有山陵使等人去負責。
劉備到了京師,入了宮中,換了喪服,拜見了新的天子和太后。天子還是個小少年,父皇死了,倒是真的傷心,哀哀哭個不停。何太后臉上雖然有哀慼之色,不過更多的只怕是想著接下來的權力分配罷。
看著小皇帝傷心那模樣,劉備心中一軟。這孩子何辜,竟然被董卓這匹夫所害。待董仲穎入京,自己說不得也要和他掰一掰手腕了,就算保不住這孩子的帝位,也要保住他的性命才是。
劉備在京中無宅院,他便住在岳父家中。盧植多年未見愛婿,看到劉備甚為欣喜,兩人促膝深談至深夜,大多是盧植在考較劉備的學問,然後向他介紹京師中的諸人動向。
整個五月,劉備深居簡出。喪期禁宴飲絲樂,期間只有曹操來尋過他。之外,大將軍何進也好,袁紹等人也好,都沒有聯絡過他,既然無人相召,劉備也不打算主動去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