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梁又想起張角臨終時的交待起來。張角其時已高燒不退,但雙目神光不失,神智異常清醒。他強忍病痛的折磨,笑著對其弟曰:“三弟,我不行了。我此病,非人力可挽回,乃天罰也!我等逆行伐漢,死傷甚多。故上天降罪於我。然則,我亦九死而不悔也。漢廷昏君無道,不修德政,天下百姓苟且偷生,自桓帝以來,天下叛亂多如牛毛,不計其數。此亦天命也。我觀漢廷氣象,只怕難以長久。於是花費十數年光陰,足跡踏遍九州,於今年與諸教眾共謀大事。可惜看錯了唐周,我大事剛定議,卻失大將****義,以及諸多內應。是時,我便知,大事難成也。然已勢成騎虎,不得不強行為之。咳,咳。時至今日,諸路黃巾,除你二哥尚有訊息傳來。其餘皆音信斷絕。以我料想,應該都被漢廷剿滅啦,否則皇甫義真和朱公偉也不會在此處。唉,我死之後,三弟你率教眾降了罷。幾十萬人命呢,不能再帶著他們走向萬丈深淵了。皇帝不是說了,除我之外,其餘人皆可赦之嗎?你就通知你二哥,一道降了,也可保我張家血脈不斷。否則,只怕難逃漢軍之手……”
張角還欲再說,卻氣息已亂,張梁含淚大呼;“醫師!醫師!”
張角喀血道:“此天不欲我成功也!惜乎哉!”於是,溘然而逝。
張角一死,滿城皆哭。張梁等為張角舉喪下葬畢,乃召眾將議事。言張角遺命議降。殊料眾將群情激憤,寧死不降。齊聲高呼願為大賢良師報仇。張梁欲哭無淚,自家兄長乃病死的,如何去向漢軍報仇。張梁被架在火上烤,總不能說部下要去與漢軍拼命,為自家兄長報仇,自己這個做弟弟的攔著?
後來張梁又轉念一想,如今哀軍可用。莫若與漢軍戰上一陣,先退漢軍,然後盡起大軍投奔二哥張寶。然後是戰是降讓二哥來拿主意好了。
想到此處,張梁說幹就幹,趁此時軍中人心激盪,便率軍出城,邀皇甫嵩、朱儁來戰。皇甫嵩等見張梁一軍皆素,便謂左右道:“張角死矣,如今賊心激憤,急切難以勝之。”果然,張梁所命之眾,皆悍不畏死,一個個死命向前,殺一個夠本,殺兩個有賺。多殺幾個,再隨大賢良師於九泉之下。
精神領袖的逝去,給黃巾帶來的影響深遠。張角算天算地,唯一算漏了自己對教眾的影響和重要性。要是他臨死之前,當眾說降,可能也就降了,也給了數十萬黃巾軍一條活路。可惜,他沒有。不是他不願意,而是時間來不及。
皇甫嵩雖然所部全是精銳,可是在如此不要命的黃巾軍面前,也是難以獲勝,只是苦苦抵禦支撐而已。皇甫嵩與張梁鬥了半日,見不能勝,便各自收兵,打算來日再戰。張梁本欲提兵往走下曲陽,卻見漢軍軍容尚整,仍有餘力,便想道,明日再戰一場,擊敗皇甫嵩與朱儁,然後從容退往下曲陽尋二哥去也,我兵多,彼兵少,料其不敢來追我後。想到此處,張梁心中安穩無比。
第二日,張梁仍出城搦戰,皇甫嵩與朱儁閉營休士,以觀其變。看了一陣,皇甫嵩喜道:“張梁督哀軍而不能勝我,我今不出,其勢必衰竭也。彼竭我盈,克之便在今夜。”
張梁見漢軍閉門不出,便引兵還城。果然隊伍行進之間,稍顯疲態。再無昨日之威勢。皇甫嵩看得明白,於是命將士晚上好生歇息,第二日雞鳴之時,便整軍出戰。張梁還在夢中,卻聽城外鼓聲隆隆,左右來報,漢軍於城外搦戰。張梁恨不得早日離開此地,於是取了披掛,持了寶劍,一路入了中軍大營。也沒什麼好說的,於是與眾將一路領了大軍,出城與漢軍死戰。
這一戰,便是數個時辰,直殺得天地變色,日月無光。屍山累累,血流成河。廝殺到了傍晚,終於,黃巾軍漸漸堅持不住了。憑一股血氣之勇,是無法戰勝以軍紀、耐力見長的漢軍的。皇甫嵩與朱儁在前督陣,見黃巾軍稍有退卻,便命漢軍大呼:“黃巾賊敗了,黃巾賊敗了。”
黃巾軍聞了,莫知所以,於是心中慌亂。皇甫嵩見狀,便引精卒直撲黃巾陣勢破綻處,於是黃巾大潰。皇甫嵩、朱儁、宗員等各引了所部,趁勢掩殺。
張梁見勢不妙,乃棄廣宗而走。皇甫嵩等緊隨其後,大肆截殺落在後面的黃巾。這一戰,斬首三萬餘級,降者數萬,成功收復廣宗城。
張角已死,漢軍乃發其棺,斷頭戮屍,將其首級星夜馳傳至京師。
感謝書友江湖過客,,,,,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