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洛陽為議郎,愁得不行,皇帝長大了,越來越喜歡吃喝玩樂了。你吃喝玩樂也就算了,關鍵是政事不託與三公九卿滿朝重臣,卻只聽宦官的惑上之言。如此久了,就是再正直的大臣,也未免心灰意懶而怠政。反正天下都是你皇帝的,皇帝胡來,那咱們也隨便應付得了。曹操想起朝廷每況愈下,便不由憂心忡忡。他回朝之後,連續上了數次奏章,都是針對種種弊端而言。措詞也儘量溫和,儘量避開宦官了。他只是想能改正一項算一項,能扭轉一點算一點,誰曾想奏章仍然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曹操或許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酗酒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無數苦悶鬱結在心中,好在他還有一個好兄弟好知己劉備。他相信劉備是與他心意相通的,志向相近的,意氣相投的。於是一封封發著無數牢騷的書信透過驛站發往劉備處。
劉備接到書信,看了曹操的吐槽,也是搖頭不已。看來當年那個文藝青年皇帝劉宏已經徹底進化成了吃喝玩樂之徒。當年皇帝受大儒名士的薰陶,愛好文學,曾經自造《皇羲經》五十篇,設立鴻都門學雖然是想和大臣們對著幹,但也未嘗沒有想搞藝術創作的心思,還辦了一件他一生中最為後人熟悉最有歷史價值的事情,就是刊定《熹平石經》。當然,黃巾起義也很有歷史意義,但這是反面教材,沒有《熹平石經》偉光正。可惜現在竟然墮落成這樣了,除了玩樂,基本上啥都不管了。現在皇帝對大臣的奏章,就是三不原則:不聞不問不理。然後開始忙他的大事,搞建設-建宮苑;抓經濟-賣官爵……
人在官場,身不由己。劉備仔細思考過了,以他現在的力量,不是無法改變局面。就像他之前和曹操聊天時說的那樣,實在不行,豎大旗清君側,把宦官都除得乾乾淨淨,還天下太平。這樣能做到嗎?肯定能!可是殺了又如何呢?侯覽死了有王甫,王甫死了有曹節,曹節死了還有後來的張讓、趙忠等十常侍。宦官就正如詩中所言“殺了我一個,還有後來人”這般斬之不盡殺之不絕。根源還是在皇帝,有著一個無比寵信宦官的皇帝在,宦官集團就永遠不會倒下。皇帝不會在乎這個宦官是誰,他只要這個人是宦官就行了。所以說,除非換皇帝。換皇帝,誰敢?
再說了,清君側可以,把宦官殺光也可以,但這領頭的,絕對沒有好下場。皇帝絕對會讓領頭的去和宦官一起陪葬。所以,還是儲存有用之身,儘量做點有用之事吧。什麼是有用之事呢?比如現在在閨房中逗逗夫人盧珻,劉備就覺得這也是一種特別有意思的事。
劉備搶了盧珻的銅鏡,在看背後的銘文,還唸唸有詞:“二姓合好,女貞男聖,子孫充實……”
盧珻在一旁,搶又搶不到,又羞又惱,只得叫道:“夫君,你看就罷了,怎好念出來?”
劉備笑道:“閨房之中,又無外人,怕甚?”看著盧珻羞紅的小臉,心想這小丫頭還是這麼容易害羞,便又出言調笑道:“子孫充實,珻兒,你打算什麼時候給我生一堆娃娃呀?”
盧珻臉上的紅雲迅速瀰漫到了脖頸上,嬌瞋了劉備一眼,細聲道:“你還說呢,娘老是問我肚子有沒有動靜,羞也羞死人了。”
劉母不知道兒子兒媳婦沒有圓房,抱孫子的心情急切,隔三差五的就問下媳婦兒。害得盧珻也不知道怎麼應付了。
劉備便正兒八經的道:“珻兒,不是我不願意……你實在是太小,身子骨還未完全長好呢,等再過一段時間,你年歲稍大些,這樣有利於生育,對身體也好。”
盧珻聽著劉備誠摯的話語,心中甜美極了。雖然她不懂這些道理,卻是知道夫君是為自己好的。只是又想到夫君每晚都要她做那些羞人之事,不禁又白了他一眼。
劉備被這記媚眼險些魂兒也勾了去,便放下手中把玩的銅鏡……
劉備在廣陽縣忙著和自己的小妻子嬉戲逗樂,皇帝也在洛陽進行著他轟轟烈烈的改革事業。
如果說史上最荒淫無恥的皇帝,我們的大漢天子劉宏還排不上號的話,那麼,史上最富有創意、花樣最多的皇帝,絕對有我們的聖天子一席之地。他對後-宮的成功改革,影響了千百年後的帝王,許許多多的帝王都是從他那裡汲取精神營養,更好的成長為荒淫無道的昏君的。
首先是對後-宮佳麗們服飾的改造,某天皇帝突發奇想,摁住一個俏麗宮女在御苑內白晝宣淫,結果不知道是緊張還是興奮,中衣一直褪不下來。然後滿頭大汗興致全無的皇帝大怒,便讓後-宮所有佳麗,不管是嬪妃貴人還是普通宮女,通通改穿開襠褲,讓他興致來時可以隨時隨地的臨幸。好多年後的張獻忠,就從他這裡吸取了靈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乾脆讓姬妾們不穿下裳於宮室之內晃盪……
然後再在宮中建一個龐大的裸遊館,理由是夏天的時候可以避暑。裸遊館四周臺階上種滿青苔,然後又崛渠引水,圍繞四周,渠中種荷花朵朵,到了晚上,天上明月一輪,地上宮燈點點,波光粼粼,清風一吹,水氣撲面。真正是人間仙境。然後皇帝就攜了身輕體盈的絕色美女們,盪舟水中,或品絲調竹,或輕歌曼舞,或對酒當歌,更多的時候是興致大發,按在船上啪啪啪……
最後在宮中還弄了個流香渠,流香渠空前絕後,以前沒聽過,以後也沒哪個皇帝敢這麼幹過。這渠裡流的水,不是一般的水,是宮女們的洗澡水,這些洗澡水很名貴,裡面有西域進貢的茵墀香,皇帝規定,十四歲以上,十八歲以下的美女,要隨時準備著,和他一起洗個痛快。洗完之後,水就流到了流香渠……
後世晉武帝學他創造的羊車臨幸嬪妃法和隋煬帝學他創造的任意車法,都是小兒科。
要是大詩人李白生在這個年代,皇帝一定會引為知己,一定會重用他。為什麼?因為李白說過人生得意須盡歡嘛,皇帝就是這樣的心態,他巴不得天天這樣玩,如果要給這份玩樂加上一個期限的話,皇帝會立馬毫不猶豫的說出三個字:一萬年!
除了後-宮改革,還有一項他早就在暗中進行的事業,那就是賣官。可能是小時候太過貧窮的經歷,讓皇帝對錢財有一種天生的佔有慾,哪怕他成為了天下至尊,哪怕他是四海共主,卻仍然如此,也算是稀奇了。或許是覺得國庫裡的錢不屬於自己而且太少了。於是皇帝就想著趕緊把自己的私房錢給賺到手。早先還好,只是暗中賣,怕被諸臣反對。現在隨著他的權威漸漸固定,生意越做越大,乾脆就索性不要臉了,明碼標價來賣了。二千石的官,多少錢,一千石的官多少錢,一個縣令多少錢,窮縣多少錢,富縣多少錢……
只要你出得起價格,除了皇帝之位不能賣,三公九卿你隨便。皇帝這樣亂搞,除了引起天下和大臣們的不滿外,宦官中的良心,呂強呂常侍都看不下去了,上疏勸皇帝,說別這樣幹了,天下都是您的還這麼幹不是讓人笑話?您這樣幹,讓下面的人怎麼選拔人才為您治理天下?
皇帝依然我行我素,置之不理。天下議論紛紛,民怨沸騰,他視若無物。有時候劉備就在想,皇帝究竟是誰派來的臥底?不然的話怎麼解釋他要這樣折騰大漢帝國?怎麼敗家怎麼來,怎麼懈怠怎麼來,怎麼墮落怎麼來!
朝廷如此,皇帝如此,苦勸無效後,許多人不禁心灰意冷。劉備的岳父大人盧植,就於最近的一封信內向劉備隱晦的表達了這個意思,他空有濟世之志,空有滿腹之才,奈何皇帝不用。他退而求其次,想去當個經學博士,鑽研學問或者是去修史,皇帝也是推三阻四,要麼不肯,要麼說這個非急務,現在讓他空掛著一個尚書的名,卻又處理不了什麼政務,還要天天待在朝中受閹人的氣,那還不如掛冠而去呢。
劉備也是一陣無語,岳父正值壯年,正是年富力強幹事業的時候,皇帝都能夠把他逼得要退避江湖,可見皇帝是有多奇葩了。劉備想了想,這樣不行,還是勸下老丈人,於是寫了封信,寄給盧植,讓他不要太急,閹人兇頑,但畢竟日中則昃,月盈則虧,沒有永遠繁盛的花,只需靜待變化,抓住時機,給奸佞們狠狠一擊便好。若是大家都因為時危局難便要退避江湖,隱居山林的話,那麼這個天下能依靠誰呢?
只有在最危險最艱難的時刻,我們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本心、最初的理想不變,我們才會贏,我們才是大漢真正的忠臣。我們之所以堅持留下,不是為了皇帝,不是為了劉家,而是為了天下的百姓,為了苦難的黎民……
一封信,情真意切,終於打消了盧植消極的念頭。
光和四年夏四月,皇子協誕生,皇帝大喜,詔命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