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已修改)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已修改)

想起那夜的旖旎,劉備到現在仍心動不已。雖然覺得小蘿莉年紀太小自己還不想撲倒,但是誘導小蘿莉用這般手段來讓自己釋放,自己心裡還是沒有障礙的。只是感覺,自己好像開始邪惡起來了。

不得不說,漢代當個縣令只要你梳理順了,還真的挺閒,雖然身兼無數職務。但此時去古未遠,地方自治的思想還有殘留。地方不但有宗族的約束,還有里長、亭長、三老。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眾為善者,可為三老。三老可不是隻能建言或舉舉手的虛職。三老不僅是身份的象徵,還有權過問縣中諸事。擇鄉三老中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而縣令一上任,便要拜訪三老,瞭解地方諸事。從這方面來看,和後世名存實亡的那一套大不相同。所以劉備真的很輕鬆,瑣事交給副貳官,他重點關注教育和治安就好了。

幽州邊境線上,從遼東到止谷再到代郡,漫長的邊境線就像個篩子,誰也不知道鮮卑人或烏桓人什麼時候就殺了過來。不過廣陽在幽州腹地,不怎麼受侵擾,是以劉備也不用太擔心防務。他時常和舊友們書信往來,和公孫瓚討論幽州邊防,和曹操討論國朝未來之走向,和盧敏周暉等人談論學問,和管寧邴原等人探討人生,很是過了一陣悠閒日子。

最讓他高興的是,荀文若終於不再和他生份了。以前和荀文若通訊,當然,主要是劉備主動寫,荀彧被動回。每次荀彧回信,口吻都客氣得很,淡淡的語氣躍然於紙上,怎麼看都有一股拒人於千里之外的生疏。劉備有時候也很洩氣,總有一種我本將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感覺,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一心想要和荀彧做朋友,而荀彧卻偏偏一副不情不願的樣子。

直到很久很久以後,他才知道,荀彧一直覺得他的格物一說雖有可取之處,但畢竟不是聖人所親傳,且又有取巧之嫌。荀彧不喜歡做學問也走捷徑的人,他認為劉備沒什麼真本事,主要是有兩個好老師盧植和鄭玄,這才聲名鵲起。因為他是世家子,他清楚他的王佐之才的稱謂,是怎麼來的。無非就是大人之間有意的誇讚。他那麼小的時候,哪裡敢稱王佐之才?以己度人,他以為劉備也是如此。直到後來劉備太學論儒、獄中題詩、益州平叛等一系列事件後,荀彧才改變對劉備的印象和態度,變得熱切起來。對於發出天地有正氣吶喊的劉備,天下士子,無論知與不知,無一不舉起大拇指點讚的。這就是傳承數千年的漢人心中永不泯滅的熱血與氣節!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有所褪色,只會更加璀璨輝煌。

冬十二月己巳,皇帝立何氏為皇后,被士子們調侃為何屠戶的何進開始坐火箭升官了。何後剛入宮的時候,因為長得很漂亮,也很會服侍人,皇帝就喜歡這種能在龍榻上和他互動的女人,於是甚有寵幸,一來二去,沒多久便生了皇子劉辨。母因子貴,便拜為貴人。現在宋後已廢二年,後-宮無主多時,群臣請立皇后,於是生了目前皇帝唯一沒有夭折的皇子劉辨的何貴人,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母儀天下的何皇后。成為了皇后,當然要照顧孃家人了。南陽何進何遂高,何後還是貴人的時候就先是拜郞中,再遷虎賁中郎將,再出為穎川太守。現在何後一立,何進就被徵入朝,拜侍中,沒幾天又轉為將作大匠,不久還會拜為河南尹,從此一路官運亨通,直做到大將軍之職。然後何皇后的父親被追贈車騎將軍、舞陽宣德侯,母親被封為舞陽君,還有個何苗,不說了……真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算劉備少年得官,聽見了這個訊息,也不禁有點兒羨慕嫉妒恨。不過沒辦法,外戚升官,向來毫無道理可言,而且自許為正途的大臣們也不好指責。畢竟是皇后親族,天子富有四海,讓皇后親戚升官發財理所應當。而且外戚向來就是個風險活,沒見大漢數百年以來,多少外戚突然失寵,全家死光?前皇后宋氏便是例子。

皇帝立了皇后,喜氣洋洋,於是又要建兩個大園子來享受。群臣紛紛上書勸阻,司徒楊賜上了兩次疏,表達了自己強烈的反對意見。天下到處遭災死人,陛下你有這建園子的錢,不如拿出來彌補下國庫。皇帝想了想,覺得拿自己私房錢來彌補國庫簡直就是謬論。國庫空虛,這是你們這些大臣治理不當。關朕何事?當然,完全不聽楊賜的意見也有點兒不好,人家是自己的師傅,目前又是三公之一,給他個面子吧。便打算停止,於是問中常侍樂松,說大家都說朕建園子不好,現在的園子已經夠大夠多了,不要再耗費錢財,騷擾百姓,你們覺得怎麼樣?

樂松估計有親戚在裡面承包了工程,便說:“昔文王之囿百里,人以為小;齊宣五里,人以為大。今與百姓共之,無害於政也。”沒事,您蓋吧,他們純粹瞎胡說,您是皇帝怕啥。皇帝龍心大悅,馬上下令築苑。

皇帝喜歡收藏天下之珍,每年都會讓郡國貢獻,築苑也一樣,裡面的奇石巨木,洛陽又不產這個,於是又讓天下郡縣貢獻。郡縣怨聲載道,卻又無法,誰讓自己攤上這麼個君王呢?千里迢迢押運材料物資到了洛陽,往中署一送,人家宦官就說了,你這不合格啊,這不合格的東西能成為皇家之物嗎?

有人就問,麻煩您說下哪裡不合格?能不能給個標準?

宦官就斜著眼睛說,咱家說了不合格就是不合格,哪那麼多廢話?

要換作是太守或縣令自己來的,宦官就是再跋扈,也不敢如此。否則直接面君參上一本,那就完了。可惜這些押運的沒這權力,到了天子腳下,本就失了三分底氣,被宦官再一呵斥,就敢怒不敢言了。說,行行行,不合格我再拉回去,再挑選合格的送過來獻給皇帝。心裡卻在罵娘,一來一回,路上耗費錢糧無數,現在又要弄回去,真是入了他娘!

宦官不管那麼多,直接就說,你這再拉回去一路上又得花多少時間?我們這急著用,天子等著蓋園子呢,耽誤了時辰你們擔得起這個責嗎?

人家郡縣來的就懵了,這,這,你這幾個意思?我不大明白。

然後宦官就說,這也不明白,笨了吧?咱家嫌你把這堆破爛再拉回去浪費時間,你隨便給個價賣給咱家,然後速速回郡縣再運一批合格的來。看看咱家對你多好,多為你考慮。

還有人真以為碰上好人了呢,報個成本價,自己虧損人力物力運費,結果剛才還一臉和氣的宦官們就立馬變臉了,什麼?要這麼貴?你怎麼不去搶?咱家好心幫你,你居然還敢坑我?一頓怒噴把大家噴得暈頭轉向不明所以之後,然後宦官們便報了個白菜價出來。

這個時候要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的,就真是傻子了。當下就有人出離憤怒了,老子不賣了,原路拉回去!宦官們就冷笑著說,行呀,拉回去吧,耽誤了聖天子的大事,怪罪下來,看你們誰受得起!另外,別想著去告狀,你們有本事去告咱家,咱家就有本事卡著你們,讓你們拉過來的東西一輩子也過不了關。

這話一出,好多想去告狀的人,不禁便熄了這個念頭。又悲憤的想,他孃的這幫死閹賊真是沒天理哦,怪不得斷子絕孫。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只好忍辱負重的把這一車車貴重物資白菜價給賣了。然後扭頭就走,一刻也不想在此停留了。

大家還沒走遠呢,後面宦官又在叫喚了。大家忍住氣,不耐煩的問還有什麼事。然後宦官便說了,這些東西,之前在你們手上,不合格,現在在咱家手上,依咱家看嘛,還是可以用的。這樣,也不用你們往來郡縣辛苦的折騰了。你們把這些買回去吧,買回去了趕緊入庫完事。咱家還等著上奏呢。

結果,白菜價賣出去的,市場價買回來。還都是買的自己的東西。大家這個氣呀,好懸沒一口血吐出來。凡此種種,不在少數,從此之後,郡縣地方,逐漸與朝廷離心,而皇帝卻矇在鼓裡,毫不自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