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火,讓眾多蠻部清醒,漢軍不是好惹的。也有些蠻部不服氣,紅著眼睛說漢人耍陰謀詭計,有本事堂堂正正上岸廝殺一場。對此劉備不屑一顧,陰謀詭計也是實力的一種,誰讓你們不看兵書來著?有本事也來燒我啊!當然,面對面的廝殺,你們也會見識到我的厲害的!
江州城外,蠻部中,蠻王得報大怒,當場就一腳踢翻了面前案几,一言不發就撥刀架在蕭瑗脖子上,蕭瑗的面不改色倒是鍛煉出來了,於是問道:“蠻王何故如此?”
蠻王雙眼血紅,怒吼道:“老匹夫!不是說要招安我等?怎麼讓漢軍殺我族人?你們漢人都是出爾反爾之輩!”說完雙手用力,蕭瑗脖子上已經滲出血絲。
蕭瑗心中呼痛,卻仍臉帶微笑的道:“蠻王,老夫已帶著莫大誠意,在蠻部盤桓數月,若不是老夫在此拖著,我王師早就直下江州,將爾等一個個鎖拿問罪!而不是現在才到墊江城!蠻王,我大漢將士已經不耐煩了,欲爭這一份平叛的潑天功勞,是戰是降,何去何從,蠻王你該做決定了!”說到最後,蕭瑗聲色俱厲,字字誅心!
蠻王等蕭瑗說完,不禁一陣失神,雙手無力的將刀拿開,跌坐在座位上,不知道在想什麼。蕭瑗心想,看來玄德把他們打擊得不清,如此便好。這場叛亂,也是該結束的時候了。
墊江,不甘心的蠻人率眾與漢軍進行了最後一戰,此戰,四千精卒硬撼萬餘蠻人,嚴顏一騎當先突陣,劉備劉恪率甲士弓手尾隨於後,不斷點殺蠻人頭領與勇士,漢軍矛陣拱衛四周,不停刺殺。這一戰,血流漂杵,陳屍無數。殺得蠻人個個膽寒心驚。
夏五月,蠻王率部投降。而仍有不馴者,劉備率軍四面出擊,圍而殺之,一個不留。漢軍威鎮益州,於是叛亂皆定。
蕭瑗與蠻王歃血為盟,重申當年大漢與蠻人的盟誓牢固不可侵犯。又告訴蠻王,若漢官再有敢欺蠻部者,可直接上報益州刺史處,益州刺史處置不公者,可直接公車上書,讓聖天子裁定。蠻王大喜,該得到的都得到了,也不用再打生打死了。至於死去的洞主們,你們且走好,你們的妻子部族,我會替你們照顧好他們的。於是蠻人大開筵席,與漢軍大宴三天,山中野味流水般的呈上來,好多人都吃快把胃傷了。前陣子還是操刀子廝殺的仇敵,現在卻又轉眼親如兄弟。人世之奇妙,不外如此。
捷報傳到朝廷,群臣上表齊為天子賀,天子大喜,口稱蕭瑗不愧柱石之臣,劉備不愧人中才俊。著實猛誇了一陣。沒辦法,朝廷太需要好訊息了。今年二月,公府駐駕廡突然垮塌,三月,梁王薨,四月,江夏蠻叛……曹節隨侍帝側,面如常色,只有雙眼在轉動,不知道又在動著什麼念頭。
六月,朝議詔公卿舉能通《古文尚書》、《毛詩》、《左氏》、《穀梁春秋》諸經的人各一名,入朝任命為議郎。
然後又議益州之事,既然叛亂已定,那麼有功之臣不能不賞,否則寒了將士之心就麻煩了。這一點,皇帝還是很清楚的,他再怎麼亂來,對軍隊著實還不錯。不然的話,天下亂成這樣,他靠誰去替他平亂呀。
益州因為一場叛亂,無數官員落馬。至於落不落頭,就看他們運作的手段了。此次有功將士,除了錢財賞賜外,張珓轉任巴郡郡尉,嚴顏為墊江令,其餘諸校各有升遷。廣漢太守與漢中太守功過相當,無罪亦無賞,犍為太守有功,入京,拜將作大匠。
最後輪到蕭瑗和劉備了。益州叛亂之所以迅速平定,全賴這兩人之力。蕭瑗在奏章中更是把劉備列為首功,頗多讚美之詞。蕭瑗沒什麼好討論的,益州暫時還離不了他,於是賞絹百匹,賜爵關內侯,出為益州刺史。
至於劉備,他未來岳父本來已經幫他想好了去處,也上奏了:“劉玄德博學之士,能通《尚書》、《春秋》諸經,可除為議郎。”反正朝廷需要這些人才,不如讓劉備來幹這個活,剛好還可以替朝廷省一個人的俸祿。
諸臣和皇帝也都覺得這個提議不錯,劉備之前為郎中觀政,再轉為議郎最正常不過了。且劉備本身學問就好。於是皇帝就準備開口允了。
曹節一看皇帝嘴唇欲動,立馬下拜,奏曰:“陛下,蕭瑗推許劉備能通兵法,膽略過人。平定益州多借其力。而益州新定,或有不服。莫若讓劉備也任官益州,與蕭瑗一起坐鎮益州,威懾宵小。”
旁邊就有盧植大怒,不過強自忍著,他想看看這個閹奴還能說些什麼出來。